無戒365極限挑戰日更營? 第16天
9月份的時候,發起了一項活動——“不負光陰的100天”,到今天為止是第51天,活動進行的怎么樣了呢?(這個活動,也是我每天在簡書上進行打卡的活動)
第一次組織線上活動,一半的進程發展過來,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高估了技術層面的重要性
剛開始活動的時候,許多人說怕自己堅持不下來,我的答復是:如果你是一個很有毅力和自覺性的人也就不會關注和參加這個活動。大家都是懷疑自己且又想改變自己的人,如果可以的話,誰又是甘愿只站在羨慕別人的地方呢?既然有心,那么我們缺少的就是方式和方法。
事實證明,羨慕不能當是自驅力,大部分人的確只停留在了羨慕的層面。一位朋友想通過活動養成閱讀的習慣,實際上是從第三天開始,他就沒有再進行下去。羨慕別人博才多學,也知道閱讀是好的,放到自己這樣的個體上又產生了困惑:前20多年沒有好好閱讀,似乎生活也沒有很糟糕嘛,那干嘛要和自己過不去,較這個勁呢。
雖然,我曾在活動前沒有規定大家制定怎樣的目標,不過的確忽略了幫助各位挖掘自己內在動力的工作,評估難以程度,預估未來可能將要遇到的困難。有些人目標設立的太宏偉,有些人想達到的目的和設置的目標或許并不怎么匹配。
忽略了快節奏下的參與程度
本著不想忽視每一位參與者的想法,除了大群,還幫助大家分了小組。起初算是活躍,為此還規定了禁言時間。然而沒有多久就基本沒人發聲了,只剩我和另一位伙伴,每天孤零零的打卡。
對于我這個組織者來講,當然是很認真的在組織。來參加時大部分人也是熱情高漲,不過后來沒有get到小伙伴們的點,于是互動環節的減少,經驗不足也沒有進行調整,最終導致成了冰冷的局面。
關于參與者第一批大部分是我很好的朋友,為了支持我的活動;第二批是朋友的熟人,這些人抱著來旁觀的態度,一時興起;第三批出現了少數的陌生人,進入群一看,我們大部分人之間認識,無意中就邊緣化了這批人。
還有就是許多人沒想參與其中,只是想等著分享“干貨”,但這并不是活動的初衷,宣傳的不到位,導致了大家的誤會。
其實這場活動,是為了提供大家一個自我管理的場所和工具,前提是作為一個參與者的你,有著越強烈的改變欲,收獲才能豐富。換個角度想,這個活動本就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兒,要和個人這么多年養成的“順其自然”作斗爭,本就是痛苦的過程。參與度不高,那應該是可以預料到的。
意外的影響力
正當灰心喪氣時,無意中知道,雖然有些人沒有來打卡,但他們在默默堅持;有些人沒有做到每天堅持,可也在斷斷續續的努力。還有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終于下定決心,從零到一,開始自己的突破。
每天曬毛筆字的師傅,每天曬跑步圖的同事,還有開啟寫作模式三三兩兩的人...看著大家的腳步,很開心,盡管對于這些人,我并沒有做什么,甚至有些人都沒有說過話。
朋友說:一個人的堅持被別人看到,本身就是一股力量。這句話讓初冬的季節里充滿陽光,這時候才覺得自己并不只是自作多情的唱獨角戲。
這是一次并不怎么成功的活動,只有那么幾個人在這個過程中去開始觸碰更好的自己。記得有個人私下給我說:“沒想到我的潛力這么大,只是堅持了短短30天,愛上了這種自律的感覺。”是的,只要有那么一個人的肯定,都是我個人最大的欣慰。
期待下一步
還有一半的時間,我除了繼續做好自己的堅持,也再為明年的活動做打算,大概改進計劃如下:
1.縮短活動時長
100天,在一開始設置時欠考慮了,對于許多人來講時間太長,不能適應。所以,下次再組織活動時,每一期活動的時間縮短為21天或者30天。
2.宣傳更需要清晰
我們是一群積極向上的好少年,需要的是大家自我的行動力,而不是被動的鞭策。如果你問參加這場活動,你可以有多少改變,那要取決于你想付出多少努力。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有朋友愿意加入成為組織者,我們會設立具體項目供大家選擇,比如:晨讀團,跑步團。
3.配套課程與分享課的準備
那么,這樣的一個活動又和普通的打卡有什么區別呢?所以,經過這次自己的心路歷程,還有一部分小伙伴的反應,會提前制作課程,提前計劃分享課。
4.參與門檻升級
本次活動,只要想參加報名即可,下次就不可以這樣隨便了,有心加入,就要讓我們看到你的“行動力”。畢竟,這個社會這樣豐富多彩,我們只想營造一個純粹的小圈子,人少不怕,哪怕只有三五個人,也是值得做下去的事情。
群里有些人不善言談,但我也相信你們在默默的努力,每份堅持的背后沒有白流的汗水,懂得自己的堅持就好。
最后對現在參與活動的朋友說:謝謝你們!
謝謝你們莫大的鼓勵
謝謝你們最大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