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對于每個寶寶來說簡直是個噩夢,反正我小時候是非常討厭吃藥的,但是家長對付寶寶不吃藥,可謂是手段百出,但是很多方法對寶寶來說是不好的,或者說是危險的,嚴重的會有生命危險,今天就列出這些禁止事項。和正確的喂藥方法。
一.禁止事項
1.喂藥忌捏著鼻子
嬰兒生病,有的父母為了給孩子服藥,常采用捏著鼻子灌藥的方法,殊不知,這種喂藥方法可能致嬰兒于死地.
人體姻部有兩條通道,一條是食管通向胃腸,另一條是氣管通向肺部.氣管內除空氣之外是不允識壬同異物進入的,為了防止食物、藥物等異物誤入氣管,在氣管上端有一塊會厭軟骨,起著氣管的關閉或開放作用,在呼吸、說話、唱歌時就開放,在吞姻食物時就關閉.
如果我們強捏著嬰兒鼻子喂藥,小兒因鼻子被捏,被迫張口呼吸,哭鬧反抗,使會厭軟骨開放,很容易將藥物嗆入氣管,發生空息.出現這種情況一般來不及搶救,幾分鐘內就會死亡。
給嬰兒喂藥,可在喂藥前先將小兒抱起,半臥位.喂時,將藥粉或片劑藥壓碎后放在小匙內,用溫開水調勻,然后用小匙慢慢地自口角灌入,使藥液到達舌根后部即可姻下,等孩子咽下再放開下領,然后給一些溫白開水喝.
2.禁止任意加大或減小藥量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小藥箱,很多時候都是家長自己充當“醫生”來給寶寶配藥。但有些家長求愈心切,認為加大用藥劑量能使病癥早日獲愈,便盲目給寶寶加大服藥劑量。
用藥劑量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嚴重的會導致急性或蓄積性藥物中毒;而有些家長見幾天用藥沒療效,于是頻繁更換其他藥物,這樣的做法不僅難以獲得應有的效果,而且還會使機體產生耐藥性和不良反應,使治療更趨復雜化。還有些家長給寶寶服藥隨意性大,想起就喂,忘了也無所謂,結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而且還容易引起細菌產生耐藥性和抗藥性。這些都是家長們應該警惕避免的.
3.禁止服藥時間過長
寶寶感冒,媽媽認為是小事,便自己找藥給寶寶吃,一連吃了好幾天,病情好像都沒有好轉。像這種情況,吃某些藥已兩三天還未見好轉,便應該不要再吃了,很可能寶寶的病癥非表面看來那么簡單,須盡快帶他去看醫生。不然有可能延誤有效的治療期或者使疾病惡化媽媽都不知道呢。
4.服藥忌用果汁、牛奶送服
有不少家長在給嬰兒喂藥時用牛奶、果汁送服,認為這樣可掩蓋藥的苦味。這種做法是不妥的。
牛奶中含有較多的無機鹽,如鈣、鐵、磷等物質。由于這些物質會與某些藥物發生作用,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降低藥效。例如土霉素、四環素等藥物會與鈣、鐵等物質形成絡合物,影響了這些藥物的吸收,因而治療效果大受影響。此外,牛奶含有的脂肪、蛋白質等物質,對某些藥物也會產生影響。
忌用果汁給小孩喂藥的原因是:①果汁里的果酸容易導致多種藥物提前分解或溶化,大大降低療效;②有些抗生素類藥物如紅霉素,在酸性液體作用下會迅速水解,減低藥效,有的還會與酸性液體反應,生成其他有害物質;
③有許多藥物本來就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而果酸則可加劇對胃壁的刺激,重者可使胃黏膜出血。因此,忌用果汁送服藥物,用藥前1小時和用藥后半小時也不宜喝果汁,以保藥效。
5.禁止給寶寶用成人藥。
因為寶寶年幼,所以很多成人可以正常服用的東西并不適合給寶寶吃。
媽媽在給寶寶喂藥的時候,特別要繞過下面幾種藥品:
⑴抗生素。會讓寶寶產生耐藥性,因此不適合給寶寶喂。
⑵激素類藥物。像強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這幾種常見的激素類藥物都不可以給寶寶吃,會很嚴重的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
⑶解熱鎮痛劑。因為這類藥物容易引發寶寶貧血和紫癜風,所以杜絕寶媽喂食的。
⑷瀉藥。2歲及以下的寶寶不能吃瀉藥,不然會影響到他們的智力發育哦
6.禁止哄騙
有些家長騙孩子藥是甜的,但被孩子嘗出味道后,下次就更不吃了。還有家長說藥是“糖”,這會導致嘴饞的孩子自己偷偷拿藥吃,引發危險。
7.禁止干吞藥片
一般藥都是水服的,但是有些情況下,寶寶喝了水,藥片卻還在嘴里,媽媽們就會讓寶寶把藥片干咽下去,藥是不在嘴里了,但問題也就來了。
藥片容易停留在消化道而損害消化道黏膜,所以還是用水服藥比較好,媽媽可以把藥片碾碎成小塊,方便寶寶吞咽。
8.喂糖漿性液體方法:由于藥有可能積淀在瓶底,所以服用前振一次,然后估計一次的服用量,如果孩子能用杯子喝水,可以直接對著藥瓶子喝。但不會使用杯子的嬰兒,可以用空奶瓶或專用藥來喝藥。可以用少量的牛奶或果汁與藥一起混淆之后喝,量太多的話,會喝不完,所以要少量。
9.喂粉末狀藥的方法:先把手指洗干凈后放在藥水里,然后直接觸一下嬰兒的臉頰外側濕一點,看看反應,這種方法最能識別溫度是否合適。之后,跟牛奶或涼開水攪在一起要把他一次性喝完。放進嘴里不能喝下去時,可混淆少量的飲用水或果汁等,那時如果使用喂奶瓶,瓶內則會粘上藥粉,要用勺子或杯子及專用藥瓶來喝比較好。
10.剩下的藥怎么辦:如果醫生沒說能保存的話,那么扔掉。剩下的藥即使能保存,只能保存到2-3個月以下,那時嬰兒的體重增加了,所需的藥量也變多了,雖然是同樣的癥狀,但服用效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所以要重新就診,開處方。嬰兒雖有類似的癥狀,但有可能得的是不同的病,所以有必要防止使用已用過的藥,特別是口服藥易變質,所以請不要把剩下的藥無意給孩子喝。開過口的口服藥,應放在冰箱里保存。
服藥前后忌喂奶
嬰兒患病時,在服藥前后忌給嬰兒喂奶。這是因為:①服藥前,家長不要給患兒喂奶或飲水,使患兒處在半饑餓狀態,以防止惡心、嘔吐,同時,也便于將藥咽下。
②嬰兒服藥后不要馬上喂奶,以免發生惡心、嘔吐。嬰兒將藥咽下后,可繼續喂糖水或白開水20~30毫升,將口腔及食管內積存的藥物送入胃內。
二.正確的喂藥方法
1.喂水劑或糖漿時,可以先將藥水倒入小匙中。
2.如果服用的是中藥丸先將藥丸弄碎,再用溫開水溶化成湯液。
3.準備完后用左臂懷抱寶貝,抬高寶貝的頭部,頸部墊上圍嘴。
4.媽咪使用小匙給寶貝喂藥:用小匙壓住寶貝的舌頭,從舌根處往嘴里慢慢灌入。
5.媽咪使用喂藥器給寶貝喂藥:把藥液倒入喂藥器,取過喂藥器,輕輕放在寶貝上、下唇之間,一點點倒入寶貝口中。
6.媽咪使用奶嘴給寶貝喂藥:把藥液倒入奶嘴內,輕輕放到寶貝嘴邊,讓寶貝自己吮吸,把藥液吸入。藥液量比較大時,可使用奶瓶。
7.喂完之后要多給寶貝喂些溫開水,并讓寶貝保持站立或坐立位2分鐘。或將寶貝豎直抱起,輕拍背部,驅出哭鬧時吞到胃里的空氣,以免打嗝時將藥液吐出。
8.給寶寶一個輕松的吃藥環境
很多時候,寶寶還沒吃藥,媽媽就如臨大敵,緊張萬分,以至寶寶一吃藥就大哭大鬧,反應強烈。其實小寶寶的味蕾還沒有發育完全,對苦、澀的味道沒有成人那么敏銳,可能大人覺得很難喝的藥水,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那么討厭。
因此,媽媽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放下焦慮,給寶寶一個輕松的環境,別讓寶寶覺得特別緊張。
9.使用喂藥器
如果寶寶實在不肯吃藥,媽媽可以買一個類似注射器的喂藥器。這種喂藥器適用于液體類藥物,是專門給寶寶設計的。注意使用喂藥器時,家長要慢一點操作,在藥水入口的同時輕輕朝寶寶面部吹口氣。這時,小寶寶會有一個吞咽反射,藥水便隨著咽下去了。
以下列舉較為正常(tao lu)的方法:
1、在喂藥水時,準備兩個杯子,一個裝飲品(最好是水),另一個裝藥水。在孩子做其它事時,忽悠其喝飲品,之后為其“續杯”,出其不意地換成藥水。出于慣性,孩子中招的可能很大,不過缺點是這樣的招式,對圣斗士,不,熊孩子,只能用一次。
2、既然知道喝藥不是個好差事,就陪孩子玩一會唄,玩的時候孩子心情會好一些,對于藥物的抗拒心理也會小很多。
3、將藥物當成好東西假裝吃下,通過顏藝來吸引孩子嘗一嘗。一旦嘗了,后悔也來不及了,咩哈哈。這個方法適合坑……幫助好奇心較重的孩子。
4、藥物的形象和味道惹孩子反感,所以要盡量改變藥的形狀,掩蓋其味道。在“暗度陳倉”之余,還要適當給孩子點獎勵,不給甜頭誰上當啊!
5、You jump,I jump。犧牲一下,為了幫助熊孩克服心理障礙,多一些真誠,自己真的吃點吧(僅限一些小病,不是什么藥都可以吃啊),也多一些套路,記得擺個爽的表情,孩子跟著吃的可能性會大很多。
6、很多孩子都愛玩醫生游戲,父母可以在平時通過游戲和玩具幫助他們多玩、多接觸醫藥方面的事物,理解為什么生病時要吃難吃的藥,哪些事情不能嘗試,在減小未來喂藥阻力之余,規避很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