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200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櫻花琵琶之九十一
上一章講到平龍、櫻子從揚州回到蘇州楓橋,問他阿爸、阿媽,家中的櫻花琵琶在哪里……這一章接著前邊的故事往下講。
吳楓橋見兒子、兒媳從揚州回來,急急匆匆地問家中的櫻花琵琶放在哪里?就說:“在書櫥上邊。”
吳楓橋問:“平龍,這櫻花琵琶怎么啦?”
平龍來不及回阿爸的話,從書櫥上取下櫻花琵琶,把琵琶從青印花布的套子里拿出來,小心地平放在桌子上。這琵琶的頭子上,鑲著一塊水綠翡翠,圓圓的,有燒餅那么大,翡翠上雕著一個福字圖案。平龍用手指頭按著福字的口字上邊的一橫,往下一壓,這一橫是活動的,居然凹了下去。平龍用大拇指和中指,按著福字圖案的翡翠,向左旋轉半寸左右,這塊翡翠從琵琶頭的檀木槽子里彈了上來,高出檀木有半寸高。平龍小心地取下翡翠,把翡翠反過來,福字圖案朝下,這塊翡翠的反面朝上,在場的人看到,翡翠的反面,陰雕著幾行正楷小字,每個字都涂著金水,金光燦燦。其中四個字相對較大,有大黃豆粒大,這四個字是:
“祖根永記”。
其余的字雖然只有小黃豆粒大,但筆劃清清楚楚,平龍看著文字,念出其中的一行字:
“吳太伯第六十七代孫? 日本國仁明天皇叩首敬獻”
櫻子:“揚州的廉十三郎的后人說,這面機花琵琶就海獅丸!”
平龍阿媽又驚又喜:“啊,真的?!”
平龍:“從這些文字來看,日本天皇真是中國吳太伯的后人。你們看——‘吳太伯第六十七代孫,日本國仁明天皇叩首敬獻’這二十個字,是說日本仁明天皇,是吳太伯的第六十七代孫。日本仁明天皇,是日本平安時代第五十四代天皇,他在位時間為公元833年3月30日至850年51月4日。這段時間正是藤原貞敏從唐朝學成琵琶,回到日本的時間。大唐開成皇帝送日本仁明天皇青山、玄象、海獅丸三面琵琶,由藤原貞敏帶回日本,這些事是有史料有明確記載的。”
平龍的阿爸:“不對呀,海獅丸琵琶是大唐皇帝贈送給日本仁明開皇的,當年由藤原貞敏帶到日本,交給日本仁明天皇了,這琵琶怎么會回到中國的廉十三郎后代的手中呢?”
平龍說:“廉十三郎的后人對我說,當年藤原貞敏帶著新娘子——廉十三郎的女兒回日本時,按大唐的風俗,廉十三郎,派自己的兒子送親,由新娘子的弟弟送姐姐隨船同去日本。新娘子的弟弟帶了一份珍貴的禮物,送給日本天皇,這份大禮,就是江南吳氏的族譜,按這部族的記載,當時在位的日本仁明天皇,是吳太伯的六十七代子孫。”
櫻子講:“以前仁明天皇也曾從歷史資料中得知,日本天皇是春秋時期吳太伯的后人。在日本的這一支吳氏后人,是越王勾踐滅吳國后,吳國人四散分流,其中有一支東渡大海到達日本。這一支吳人,把先進的文化、文明、農桑漁耕技能帶到日本,在日本生根,成了優秀的族群,有一分支成了日本皇室,其佼佼者被擁戴為天皇。”
平龍說:“仁明天皇,以前雖然看過不少這方靣的書籍丶文獻,但一直未見到過實物證據。看到藤原貞敏新娘子的弟弟帶來的吳氏族譜,得知自己確實是吳太伯的后代,很激動,很高興。仁明天皇想,隔山隔海,路途遙遠,自己一時難有機會回大唐祖籍,祭拜吳氏先祖,但自己應該委托使者,帶一份厚禮回大唐,請族人代為祭拜先祖。用什么珍貴禮品,祭拜自己吳氏先祖呢?他把大唐皇帝贈給他的三面琵琶中的一面——海獅丸琵琶,請新娘子的弟弟,帶回大唐,琵轉交給吳氏族長。從此這面琵琶就一直在吳氏的后人手中,一代接一代地保存。到了明末清初,這面琵琶流傳到蘇州楓橋一位吳氏的后人手中,此位吳氏后人是彈琵琶的高手,被當時的日本音樂界人士,邀請到日本傳授琵琶,以后這位吳人的后代就在日本定居,娶親生子……這面琵琶一真往下傳,現在傳到我阿爸手中了!”
吳楓橋:“這位廉十三郎的后代,講的就是我的家史啊,我的先輩就是從蘇州楓橋遷到日本的,就是被日本人請到日本傳授琵琶的。”
平龍的媽媽捧著琵琶:“真沒想到,一千多年前,這面琵琶,由我們的先祖藤原貞敏帶到日本,后來傳來傳去,原來就在到我們的家里。”
藤原百合:“這琵琶明明是櫻花琵琶,為什么叫海獅丸呢?”
櫻子說:“我們與平龍在揚州聽廉十三郎的后人說,這面琵琶,大唐皇帝贈送給日本仁明天皇時,名子叫櫻花琵琶。當時渡海回日本,海上風險很大。所以藤原貞敏給櫻花琵琶起一個別名,叫海獅丸,意為海上雄獅,不怕風浪,保佑眾人,平安渡海之意。后來世人就一直稱此櫻花琵琶為海獅丸。”
眾人:“喔,原來如此。”
吳楓橋:“大喜啊,今天真是個好日子,找到了海獅丸,解開了多少迷啊!”
藤原百合:“是好事,但是我們也要格外小心。日本軍方、特工、日本皇室、多少古董商人……三教九流,都在找這面琵琶。軍方要找到這琵琶,是要徹底毀掉這琵琶,維護天皇是天照大神之子的神話色彩。如果軍方知道這面琵琶在我們的手中,決不會善罷甘休的。我們要嚴守這一秘密,決不能露出一絲一毫風聲。”
眾人:“好,要當心。”
平龍:“我去買兩條魚,我阿爸會做蘇州的名菜——糖醋桂花魚,我們慶賀一下。”
櫻子:“太好了,我就喜歡吃阿爸做的糖醋桂花魚。”
平龍出去買魚。誰知,平龍上午出了家門,一直到中午、到晚上、到第二天,人都沒回來。家中的人,到處找,找不到他……
(欲知下文,請看櫻花琶琶之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