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堅持原創的day333 ?真心享受每個云淡風輕無所事事的閑暇時刻。
好久沒有被一部日劇如此妥帖地治愈過了,恰到好處。
豆瓣9.4分,高人氣漫畫改編。
《風平浪靜的日子》
又名:《凪(zhǐ)的新生活》
(一)
我,大島凪,28歲,小心翼翼活在察言觀色的氛圍里。
故事的女主人公小凪,是一個平凡的女孩子。
唯一的特點,雖然沒有存在感,但是非常會察言觀色。逆來順受,默默承擔委屈心酸的“討好型人格”。
她就像便利貼女孩,萬能方便快捷好用,哪里需要哪里出現。
一個眼色,在領導面前,就替做錯事的同事背黑鍋;
平凡如她,努力的身影,太讓人心疼淚目。
為了能融合進女同事的團體,即使毫無共同話題,也要努力附和,顯得自己合群。明明自己帶了便當,明明自己很節省,還是要花很貴的費用出去social尬聊。
塑料姐妹花同事例行公事地PO社交網絡,選合影時根本不在乎她都沒睜開眼的情況,而她不僅沒有發表意見,還積極地上去單向互動點贊。
為了能嫁給事業一帆風順,同事間口碑極好的同公司業績第一的精英,從此讓自己毫無亮點的人生揚眉吐氣,默默接受地下戀情,對男友千依百順,毫無抗拒。
小心翼翼維護這脆弱的愛情,不愿意也從來不說,生怕被拋棄。
永遠貼心,順從,乖巧。帶著標志性地討好笑容,從不拒絕。
然而這種委屈求全地討好,維持虛假關系里的被需要,換來了小凪想要的平凡又融入的生活了嗎?
終于再不知多少次幫助同事加班時,無意間看到她落下的手機:工作推給他,大家一起聚餐,還在群里吐槽和嘲笑。
曾經擔心過被人孤立和看不起的場景全部都是真的。
禍不單行,同一個晚上發現以為一直相愛到談婚論嫁的男友,眼中的自己如此不堪:自己只是解決他生理需要的工具。
明明大家都享受了小凪的乖巧討好,沒有人感念也罷,為什么大家還要這么貶低她?
可能和很多觀看第一集的觀眾的心情一樣,都覺得小凪是自作自受。
怯懦卑微討好別人的努力的小凪身上,有那么多似曾相識的東西:
身為“社畜”為工作拼死拼活的身不由己,以及為愛情委曲求全放棄自我的傻里傻氣,為了別人肯定而失去自我的茫然麻木。
(二)
世界崩塌了可以重建,我,大島凪,28歲,一無所有,要去尋找自己想要的人生了。
第一步:逃離過去。
小凪在接連承受來自事業和愛情的雙重重擊之下,因為過呼吸昏倒了。然而在醫院里醒來發現,沒有一個關心她的人出現。
所以還有什么值得留戀?全都拋下吧~~
方方面面斷舍離,過去不開心的生活,徹底不過了!
包含各種記憶的物品,都不要了,只留下必需用品,輕裝上陣,搬去新家;
發型自由,再也不用因為男友一句喜歡,默默早起好久進行將自己一頭自來卷變成柔順的大工程;
塑料同事,無情男友,毫無希望的職場,全部拋下——當然做好了非常負責任的詳盡交接。
第二步:反思自己仍然討好卑微的心理,正視自己的問題。
只習慣為他人考慮,早已忘記了自己想要什么。
裸辭一時爽,生存還是大問題。
面對人事物,依然還是擺脫不了曾經的思維模式。
不自信:覺得陌生的鄰居很可怕,他們對自己的注視就是貶低的目光。
同樣用世俗的目光評判他人的生活:看到老太太在撿拾硬幣和別人廢棄的物品,就想當然覺得人家過得落魄可憐,開始自怨自艾;
甚至視自己如草芥的前男友,特意找上門來和好,繼續打壓自己,妄圖當做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你就是不能擺脫過去的自己。”
第三步:勇敢改變,哪怕很微小。
每當迫于察言觀色的氛圍,禁不住又要委屈自己忍氣吞聲的時候,小凪開始努力學會提出自己的意見,提出質疑和拒絕:
勇敢說出對方算錯賬,本以為會被看起來很不好惹的店員兇,結果對方立馬道歉了;
又一次面對熟人安利的當,終于勇敢拒絕了打著好友名義的推銷。
第四步:接納自己,喜歡自己。
因為自己的心態,世界其實被過度扭曲了,她才開始發現真實的自我也可以被人真心喜歡:從小自卑到大的卷毛,在鄰居小姑娘眼里可愛又迷人。
小凪的愛好和特長是節省,雖然被前男友吐槽和看不起。
但她開始喜歡這樣的自己,在失業的日子里,只憑借一點點錢,就能靠自己的心靈手巧,提升生活質量,提高生活的幸福感,用心經營自己的小日子,豐富多彩。
生活也不是只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模板,也不是一定要去討好他人和融入主流才能幸福。
就像隔壁撿東西的奶奶一樣:也許生活方式與眾不同,但是不妨礙她始終和自己喜愛的事物生活在一起;
越活越遭不見得是因為物質貧窮,而是因為內心貧瘠空虛。平淡簡單的生活,一樣可以收獲怦然心動的幸福。
小凪雖然看似比一般人還要怯懦,但其實比大家都來得簡單勇敢;她勇敢迎接的新生活,就是為自己創造了一次重生。
(三)
我,28歲,裸辭失戀,家庭變故,勇敢選擇過不一樣的人生,為平凡的自己實現開掛。
這部劇讓我回憶起我的28歲,和小凪一樣,經歷了多重變故。
曾經的我,也以為埋頭苦干,是金子總會發光,默默承擔了很多超額的情緒勞動和工作分量,勉力行之,終于把自己累進醫院兩回。
面對個別即使損人不利己也要繼續的同事和職場里的腹黑斗爭,以為默默躲在一邊就能安然無事,卻還是要被無辜卷入事端,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口碑,不得不需要費心在堤防低級的戲精手段。
曾經我以為,乖巧體貼,為對方著想,以對方為重,盡全力對他好,就可以守護我的愛情;為人寬厚,不主動挑起爭端,就能和領導同事客戶相安無事,互幫互助。
我性格里的討好型人格,不僅沒有幫我實現我所有想做的事,反而成為了我自己最大的阻力,我逐漸看不到真正的自己,只會隨波逐流,察言觀色,身心俱疲;
以至于后來,工作中,聽到奪命連環call會心慌;因為不實的流言蜚語,禁不住的懷疑自己和難過;工作中的負面情緒積壓,自己又不懂宣泄,只好倒向媽媽和男友。
媽媽重病,引發我再也不想繼續做不開心的“社畜”;裸辭后,本決定要移居前男友城市,卻被微信分手。突然之間,成為一個要承擔起家庭責任的大齡失業失戀女青年,可謂慘上加慘。
我在不短的一段時間里一直糾結,不知所措,深陷抑郁情緒:我知道自己不好,但我不知道我能怎么辦。
雖然沒意志力,也沒什么明確方向,可我開始學習改變自己,畢竟也不會再慘了:
1.在不過分的范圍內,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所有事,努力讓自己開心。
那段時光里,我沒能出去旅行,但是一樣無拘無束很開心。
我選擇用這突然充裕起來的大量時間,不思進取,及時享樂,最大程度滿足自己,只針對我自己不會妨害別人的“心想事成“以及不負責任地”為所欲為”。
因為生活需要樂趣,需要熱愛,需要希望。
這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任性,大概就是:
自然醒,瘋狂刷劇看綜藝讀書寫文,開學第一天去攻占游樂場C位,高興得像個兩百斤的胖子,認真觀察我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逛依然陌生的公園、超市、花市、書店、實體商店。主動接觸我感興趣的各個行業鮮活的好例子,聽別人的故事和成長,去打開一度變得很狹隘片面的思想。
2.學會掌握你“被討厭的勇氣”,不要太在乎所有人對自己的評價。
我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太在乎讓所有人都肯定我,所以經常用完美主義苛責自己,精神長期緊繃。
有些事,沒那么重要;有些人,更沒那么重要。
3.學習自己一直想學,不帶功利性的無用之事。
很久沒有體驗單純學習的沉浸式“心流”體驗,學習韓語(為了刷劇),學習演唱,學習水彩,學習化妝,穿搭。。。就連學習會計都讓我體驗到了“日進一寸也有一寸的歡喜”。
不要總局限在眼前的繁重任務和目標上,偶爾調劑換腦也是一種更好的休息和放松。
不管你的私人領域和時間如何被無情侵占,請盡全力保留。
可以是愛好,可以不務正業,偶爾用拿委屈心酸換來的收入去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讓自己開心一點都可以。
4.不開心的事絕對不過夜。
沒有任何人事物比我自己的感受更重要。我最應該討好的是我自己。
我不是要成為別人眼中的那個人,我想成為讓自己喜歡的真正想做的自己。
壓力誰都有,不是只有你一個。房價,養老,贍養義務,下一代撫養責任,每個人都累,都被按在地上各種摩擦,你能改變的可能只有自己的心態。
但是心情好起來,也許會有一絲改變。
5.遇事不要輕易想太多,一開始就擔心害怕。
以前的我,過于依賴別人。遇事才發現,人生到頭來,我只有靠自己。
曾經離開前任,都覺得無法出行的自己,從第一次出國開始,全程自助,獨自一人,打卡三國五地,努力苦中作樂忙里偷閑地體驗生活。
工作中,更是不要慫,不要怕。熬過“社畜”一定不能讓時光白白溜走,遇到不合理勇敢一點,始終讓自己有底氣有勇氣去多一個選擇,多一條后路。學會讓自己的付出化為看得見的成績和收的到的認可。
解決方法總會比困難多的,相信自己的潛力。
6.寬容開放地接受新的人事物,新的挫折和挑戰。
我有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開始了新的愛好。
工作基本勝任,挑戰順利通過,兩年多讀了300本書,原創寫了333天累計60萬字,成為簽約作者,得到認證,更新了十個平臺,開始有閱讀量過十萬+的文章。
因為讀了更多的書,走了更多的路,見識了這個世界上更多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有了更不一樣的想法。現在的我,再也不怕失業失戀的打擊,因為我知道,眼前被堵死的路不是唯一,一定會有“柳暗花明”。
7.好的感情是“錦上添花”,不因噎廢食,也絕不將就強求。
不是叛逆,只是突然明白了,人其實很容易受不了這種漫長時光帶來的空虛和折磨,也不想一個人面對情緒低潮和生活打擊,然后也會為解決一個人孤獨終老晚景凄涼的狀況而去逃避到婚姻里。
所謂什么年齡做什么事,就像生命的意義就是一個任務結束了去找另一個任務。不是說這樣不對,這樣不好,只是感覺就像把我每一件想做的事徹徹底底做開心以后,如果沒有下一個目標,一樣還是填補不了以后的空虛。
相信愛情,但絕不依賴,我要先做“獨立也能生活得很好”的小冒。
(四)
小凪和我,我們每個人,間隔的閑暇過后,生活還在繼續。
小凪做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決定,糟糕的人生說重來就重來。
開啟一場悠長的間隔期,享受這份閑暇,找到自己治愈自己;
但是間隔期,也不完全都是美好:比如還是要考慮現實壓力和周遭親友的審視,比如以為的白馬王子和回頭是岸的前任的桃花爆棚,不過是兩渣選一比較不渣的尷尬雞肋選擇題;
做自己,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堅持自己心之所向,需要放棄很多,更要承擔很多負面評價和非議壓力。
我在經歷了隨心所欲的間隔月以后,還是回歸了朝九晚五的正常苦逼生活。
雖然大家會覺得我整個人不一樣了,人生也仿佛開掛,只有我自己明白,我充分享受了間隔的閑暇,就該回來一鼓作氣。我選擇只看向人生的小確幸,只展示人生難得的高光時刻,默默消化至暗時刻。
什么叫“間隔”?就是早早晚晚,不管內心多不情愿,不管頭緒理清沒理清,我還是要回去,日復一日,按部就班。
可能肩負起生活重擔,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后,沒有心情和精力在這里感懷掙扎,然后慢慢不再反抗,命運賦予我的種種,直到生命的終結。
醒來或者吃飽又是一天。
開心或者憂郁又是一周。
努力或者頹廢又是一月。
相遇或者分別又是一年。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
但是,我們其實還有選擇醒來,開心,努力,相遇的權利;
又喪又治愈,邊努力邊被捶打,不放棄才能繼續。
這才是一場真正的生活。
PS:這部劇讓人恨得牙癢癢的男一號,前男友小哥哥是我很喜歡的高橋一生。上一部劇也是在講述,學會討好自己,做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