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定慧品》
“定”、“慧”二字概括了佛法的一切內容,尤其是實修法門,無不以定慧為終極。世間的快樂都是有苦之樂,無論財富還是情感,也無論物質還是精神,背后必然蘊含著無盡的痛苦,所以說“三界火宅,眾苦煎迫”。但佛法又告訴我們,生命中具有真正的無苦之樂,那就是戒定慧三學。
戒就是遵守規則,也是學佛的基礎。世間一切都有著嚴密的規則,即佛法所說的因緣、因果。如果我們不遵守規則,就會和這個世界相抵觸。你不遵守社會道德,社會就不能容納你;你不遵守國家法律,法律就會制裁你;你不遵從生老病死的規則,可能就來不了這個世界。無論是國家法律、社會人心,還是風俗習慣,都離不開因緣因果,這也是佛陀制戒的基準。按照這個規則考量,你的所言所行對自他雙方的傷害更多,還是利益更多?假如利益更多,可以去做;假如傷害更多,就不該去做。佛制戒律有性戒和遮戒之分。所謂性戒,就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行為,無論是否學佛受戒,做了都屬于錯誤行為。所謂遮戒,則是佛陀特別制定的對于輕罪的禁戒,如飲酒等。按世間標準來看,飲酒本身并不屬于錯誤行為。但從佛法修行來說,能夠擾亂心性,障礙定慧開發,故須加以禁止。
戒是佛法修學的基礎,就像蓋樓的地基,沒有地基固然不能蓋樓,但只有地基也不行。以戒為基礎,由戒而生定,才是開啟智慧的方法。所以,戒定慧就是我們的學處。我們學佛之后,是否懂得了更多人生規則?懂得了如何管理情緒?行為是否趨于穩定?對人生的了解是否更加透徹?如果沒有,你就不是在學佛。如果有,其中必然包含戒定慧三學。戒是基礎,定是方法,慧是目的。以無漏慧而了生死、證涅槃,這是佛法修行的通途。
在《壇經》中,六祖對于定和慧有著透徹而圓滿的解釋,由此揭示了每個人所具有的圓滿生命力,即心性的力量。我們平時為什么會起心動念?為什么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為什么會受到傷害?為什么會心懷感恩?這一切情緒背后的操縱者是誰?它為什么既讓我們受苦,又讓我們感到快樂?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定慧品》告訴我們,世間一切有相的萬法,也是生命重要的一面。本品內容非常詳細,我們取其精髓,了解一下以禪的眼光如何看待定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