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人是從當媽媽后才成長起來的,在我看來一點不假。養育孩子,更像是我人生中的一門功課。
2015年年中,我正式成為了一個媽媽。一朝分娩,日夜哺乳,從此好睡眠離我遠去,肩上的擔子重了許多,內心的壓力也增加了。
當女兒還是小嬰兒的時候,睡眠狀況一直不理想,用“一根針丟地上的聲音也能把她吵醒“來形容是毫不夸張的。于是我的神經繃得緊緊的,躡手躡腳,睡她旁邊更是大氣不敢喘,久而久之,這形成了一種壓力。壓力、睡眠不足、家庭關系的微妙變化、生活節奏與重心的改變,這些都使我情緒低落,感到迷茫。有一段時間,我甚至還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產后抑郁癥。
隨著孩子長大了些,開始學習走路,漸漸地懂得表達自己的意思了,我心中憂慮的主題內容也發生了變化。沒錯,憂慮其實并未減少,只是內容有所不同。以前,怕她睡不好、吃不飽,現在,怕她摔著、跌著,每次聽到關于人販子的新聞,心里便一驚一乍,全身雞皮疙瘩豎起來,忍不住要詛咒人販子千刀萬剮,出門也是戰戰兢兢的。
到了女兒兩歲,慢慢有了自我意識,也懂得表達自己的意見,我感到困難的是情緒控制。我是一個緊張大師,總希望樣樣完美,生怕哪里出了錯漏,更是對女兒成長的每一個細節都十二分關注。一個精神緊張的人,有時候難免控制不好情緒。
前兩天,我又一次控制情緒失敗。周末與丈夫與女兒外出吃午餐,女兒的午餐是我媽媽早上就準備好的了,我們習慣在餐廳點餐前先讓女兒吃她自己的飯,然后我們再吃。這一次也不例外,誰知我剛打開保溫壺,女兒就搖頭撒手說:“不吃,不吃”,哄也哄過,道理也沒少說,她就是不愿意吃,于是我心情陰沉了下來。后來因為孩子爸爸護著孩子,加上我一直認為丈夫過于寵溺女兒,擔心因此讓女兒養成不良的習慣,所以一下子急躁、無奈的情緒就再控制不住了。我大聲說了一句,將女兒嚇哭,丈夫抱著女兒走出餐廳哄著,我一個人失落地放在餐桌上,五味雜陳,急得快要哭出來,還好最后忍住了。
這顯然不是我第一次因為養育孩子中的瑣碎事而感到失落、急躁、無助,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叫愧疚的感覺。近來,我開始看一些科學育兒和幼兒心理方面的書籍,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理解孩子,進而梳理自己的感受與情緒。
父母這個身份是從孩子呱呱墜地時就自然賦予的,但是在成為父母前卻不需要經過考試,所以做了父母不等于是成為一個及格的父母。這是一個奇怪又讓人可惜的事實。就從現在開始,要惡補以前沒有做好的功課。真的,我發覺現在遇到的諸多問題,正好就是之前的人生功課沒有做好,日積月累,最終會成為問題。曾聽過一句話,“種一棵蘋果樹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就在現在吧,把以前欠下的功課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