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7日至9日為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從季節上來說,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豐收的意思。
立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時。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并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的熱風;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三候寒蟬鳴:感陰而鳴的寒蟬開始鳴叫。
天地四季的自然法則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形態呈現,循環往復。秋的本質是“收”。立秋由陽盛轉為陰盛的時期,也是人體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期。精神調養:要以“收養”為主,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記悲憂傷感;飲食調養:以滋陰潤肺為主,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等干燥的食物益胃生津;運動調養:可選擇不同鍛煉項目,達到健身養生的效果;起居調養:作息應為早睡早起,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促進肺部擴張。
立秋后雖然有秋老虎之說,余熱未消散,可也緩解了不少暑熱。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氣候,而且“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秋后十天滿田黃”,“七月秋樣樣收,六月收樣樣丟”。今年立秋是閏六月,真擔心鄉親們這個秋天的收成啊。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描寫立秋的詩句就有許多,或感傷詠嘆,或稱頌美景。唐-李益: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唐-武元衡:風入昭陽池館秋,片云孤鶴兩難留。明朝獨向青山郭,唯有蟬聲催白頭。宋-劉翰: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唐-劉言史: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我最喜歡的還是當代-左秋水: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梧桐雨,稻花香,寒蟬凄切,把濃烈的秋意完整的勾勒了出來。
立秋了,雖然現在還是較熱,但早晚秋風已開始蠢蠢欲動,天上的云從夏時的積雨云搖身一變變成天高云淡的卷云,樹葉開始搖搖欲墜了。田壟上莊稼已經半熟,田野遠處綠草顯出微微衰枯之意。秋天是真的姍姍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