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說了什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巴菲特之道》中闡述了巴菲特投資企業的十二個原則,對我們來說,無論是投資還是管理企業都有非常好的借鑒之處。

一、簡單易懂。首先要定義自己的認知圈,認清自己哪些不懂,不做看不懂的事。企業的業務模式必須做到清晰易懂。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如果一個項目你看不懂,別人說得再好也不要投資,不要高估你的能力范圍,更不要盲目地隨大流。簡單清楚是大概率事件發生的前提。

二、持續穩定的經營歷史。只有持續穩定,才能最大概率判斷其未來利潤,其未來利潤持續下去的概率也最大。

三、良好的長期前景。偉大企業都有競爭優勢的護城河。這種競爭優勢是產品和服務一定被需要的,無可替代的,不會被管制的。我認為,技術和客戶忠誠度不能算護城河,行得通有錢賺、走得穩不暴利、看得遠可增長的商業模式才是真正的護城河。企業能建立行業壁壘才是最寬的護城河。這樣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概率最大。

以上是企業準則。

四、理性的管理層。管理層越理性,配置資本和整合資源的能力越強。企業的現金流產生的價值要高于現金投資的平均回報,否則寧可分紅。以CEO為代表的管理層負責執行董事會對績效的要求,這種“治理關系”最重要的工作是使命必達,對績效負責。唯有理性,績效最大化的概率最大。

五、管理層對股東需坦誠。財務報表要回答公司的估值、達成目標的機率、管理層表現如何。坦誠面對失誤或失敗,認清其原因,才有機會最終的成功。王石和寶能的關系中,王石的致歉就是基于此。

六、擺脫慣性。在趨勢來臨之前,要善于尋找新的方向,慣性最大最多的表現就是對同行的模仿。

以上是管理準則。

七、重視凈資產回報率。每股盈利可能會將往年盈余算入,而凈資產回報率也叫凈資產收益率就是主業的盈利除以成本,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該指標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警惕高負債杠桿下的高收益。

八、股東盈余。決定股東盈余的方法是將折舊、耗損和分期攤銷的費用加上凈利,然后減去那些公司用以維持其經濟狀況和銷售量的資本支出。

九、利潤率。巴菲特認為提高利潤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成本。

十、巴菲特的一美元原則。該原則認為,公司每留存一個美元的盈余,至少應該創造一個美元的市場價值。如果市值的提升超過留存的數量,就更好。巴菲特總結到:“股市是個巨大的拍賣場,我們的工作就是挑選出那些優秀的企業,它們每保留的一個美元最終都會創造出至少一個美元的市場價值。”

以上是財務準則。

十一、確定企業價值。巴菲特認為企業價值其實很簡單,就是現金流除以合適的貼現率。1.使用最簡單的長期現金流定義。這個定義就是所有者權益,相當于上市公司財務年報中的“公司收益+折舊等非現金支出-維護持續競爭優勢的資本支出”。2.使用最簡單的貼現率——一般參照長期國債利率。

十二、低價買入。巴菲特的安全邊際在30%以上,在以上前提上,如果股票價值低于企業價值達到這個比率以上,就毫不猶豫低價買入。

以上是市場準則。

最后借用查理-芒格的話:所有聰明的投資都是價值投資。你必須先評估一個企業的價值,再評估股票的價值。還要根據公司的競爭優勢,來判斷是不是應該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

這些就足夠了嗎?顯然不能。巴菲特所言投資是一門藝術,其實在警告我們,在玩概率游戲的時候,任何單個獨立復雜系統都無法預測,只能用一個“常識”,股票價格屬于獨立復雜系統,不能預測,但它具有價格屬性,可以“低買高賣”,但如何進行“低買高賣”,不是科學和技術能解決的,有時候要像一個藝術家創作那樣,讓自己心中的世界外顯出來。

巴菲特之道,對于投機者而言,尤如雞同鴨講;對于技術流,還是好好看K線圖更有共鳴;對于中國小股民,也不要自認為能學到什么真理天道。只有認同常識,可以用一輩子時間來投資的價值投資者,才可以好好通過巴菲特的十二個原則來梳理自己的價值投資觀。我個人覺得,與其說巴菲特之道是投資的圣經,不如說是企業家警醒自己的企業管理方面的《孫子兵法》,更可能是個人投機者的《第二十二條軍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