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羽老師的課例研究:
1.開課很重要,一個足以吸引學生的引入環節可以讓學生迅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無論是展示課還是常規課,我們都應該在開課環節下一點功夫。
2.在備課時,一定要明確重難點,并根據重難點對時間進行合理分配。
3.備課時一定要確定活動組織形式,到底是老師示范、分組實驗,還是觀看視頻,或請學生演示,只有每個環節的組織形式確定了,才好對活動有更深入的設計,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環節才會有更清晰的把握。
4.通過朱羽老師和劉老師展示的磨課過程認識到原來磨課就是這樣不斷解決疑問,不斷優化環節設計,老師思路逐漸清晰的過程。
二、梁樹老師對六年級《物質的變化》單元前兩課的串講:
1.將沙改為白糖的設計之巧妙,既與課文開篇的描述相呼應,又與下一個加熱白糖實驗巧妙銜接。可見老師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深度挖掘,才能構建此巧妙聯系。
2.加熱白糖實驗中勺子的處理是一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每一次做這個實驗前都有孩子怕洗不干凈勺子而不愿意用自己的勺子做實驗,但今天聽到梁老師介紹的用錫箔紙包裹的這個方法,就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真是太感謝了!
三、魏琪老師對三年級第一單元前3課的串講:
? ? 由于對三年級的內容不熟,所以暫且不對內容作評價。為什么還是要把魏老師的這個部分列出來呢?那是因為魏琪老師的分享在其他方面給了我很深的感悟。由于參加過活動彩排,對比魏老師在彩排時和今天正式分享時的發言,我發現魏老師進步真的很大,從彩排的小緊張,到今天的從容淡定,魏老師一定付出了很多。這也再次印證,當你跨過那個坎,前方便是一路平坦!痛苦和磨練會讓你蛻變!魏老師就為我們這些不愛發言,比較內秀的小伙伴們樹立了標榜。希望之后的活動能看到更多愿意主動突破自己的老師的身影。
四、集體研討環節:
? ? 今天的集體研討環節在趙彬全老師和李晶老師的加入下氛圍持續高漲,這就是觀察員老師的魅力!李晶老師對《物質的變化》單元第一課背景和目標的分享,再次讓我們認識到研讀教參的重要性。
? ? 總之,通過此次教研,我不僅get到了一些實驗操作的新方法,還知道了怎樣去進行磨課研討。根據我的理解,我把對一節課的首次磨課總結為以下過程:
明確教學目標——確定重難點——設計教學環節—— 根據重難點合理分配時間——? 確定各環節活動組織形式
? ? 已上過程如有不當,還請老師們指出,我們且研且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