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十一期:婚禮真的有沒有必要?
這期話題還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從個人想法來看,
真如同蔡康永所說:我自己愿意辦,但別人的不想參加。
參加過很多形式,有鄉土氣息的,有城鄉集合部那種走形式的,也有高大上的海邊婚禮,教堂婚禮。
遇見過很多狀況,有甜蜜的,有現成新人泣不成聲的,也有聽到婚禮前夕雙方不和而立即不辦的。
之前不懂,每每參加婚禮內心皺眉頭,以為婚禮就是瑣屑,麻煩,一堆人瞎熱鬧,全然是是假,是形式,是流俗,是俗艷。是場盛大煩雜的作秀。
但現在,改變觀點,結合自己想法和奇葩說里所談及的,認識到如下幾點:
1,婚禮是場男女雙方共同合作的一個項目,需要協調,需要雙方共同應對,是對即將步入婚姻的新人的一次考驗
流程繁瑣自然不必多言,讓人意識到婚姻不再是兒戲,更加莊重。
聽過段子:辦完婚禮,扒層皮,為了這也不想離婚
當然是笑談,但必須要意識到婚禮就是一個預警,終將面對茶米油鹽醬醋茶,終將面對生活中的七大姑八大姨,你總不能永遠生活在浪漫星空和大草原里吧,總歸要面對菜品如何,檔次幾許,請人席位安排如何等等系列瑣事來考量你們雙方的看法觀點。
如同胡漸彪——婚禮是你進入家庭的說明書,通過一場婚禮,能看到太多日常見面所不了解的事情。
董婧認為:在面對處理婚禮流程時雙方不同觀點證明不了三觀不合。不同意,因為面對婚禮,就是一個又一個的選擇,以此來再次鍛煉兩個人步入生活的能力。
而所提及的那位導演,所面對的是不同的事情,一個是工作中的統籌協調,另一個是自己的婚禮中需要處理親朋好友關系以及對外商業聯絡,自然不同心境產生下的表現不同。清官難斷家務事,職場行為怎么能和人情往來相比?
當然也如同肖驍反駁:你連舉辦一場婚禮的勇氣都沒有你如何步入婚姻?
2,婚禮讓參加者共同見證美好
曾經也認為不過是辦給別人看,多落俗,多虛假,多死要面子活受罪,但看到一些婚禮,更加唏噓婚姻,也不由得為結合的兩位祝福。
微博上看過一段話,大意如下:看到婚禮上兩個人,知道背后的故事,哪里有表現的那么完美那么恩愛,但總歸是要不說破。
現實就是這個樣子
曾經那個男人為了另外一個女人低聲下氣,要死要活
曾經那個女人為了另外一個男人,委曲求全,忍氣吞聲
但現在他們結婚的對象卻是另外一個,他們承諾要攜手走下去
他們難道曾經都是演戲,都是偽裝嗎?難道曾經的不是愛嗎?
他們難道現在所牽手的是講究?是無可奈何?不是愛嗎?
經歷過波折,走過歧途,周圍的人看盡了你為另外一個人產生的喜怒哀樂,當你真正找到一個你認為可以共同攜手的人,難道不值得去告訴別人,去告訴那些真正為你擔憂的人,你會過的幸福,你會過的快樂,希望你們來祝福嗎?
的確,當你看到紅毯上一對新人走來,各種場面話但透露著真誠,是會容易像肖驍一樣再不想結婚也會產生些結婚沖動,愛意萌發。
3,婚禮是對父母的一個交代:告訴他們我即將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即將開啟一段更加幸福的生活。
胡漸彪說:婚禮是辦給爸媽看的,給其他祝福的人看。
很多人不懂,父母需要一個婚禮來讓自己知道兒女嫁的好,娶的棒,找到一個合適的人來共度余生,那個男生/那個女生是值得托付,能夠讓自己兒女安穩幸福的。
他們需要一個婚禮成為炫耀的機會,顯示出自己的成果,讓親朋好友知道自己兒女有出息,有成就。
見過很多丈母娘或者婆婆打扮的光鮮亮麗,簡直比媳婦更加喜氣鋪面。
見過很多岳父或者公公穿的西裝筆挺,酒席上大舌頭吹噓自己兒女如何如何幸福美好。
見過太多父母在婚禮致辭上結結巴巴或者泣不成聲,但平日里都一個個身居要位,神采飛揚,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怎么就在你的婚禮上如此緊張呢?
就如同作家王朔,多酷,多牛的人,自己女兒婚禮慫的不敢去,讓好友馮小剛代替,就是怕失態,怕痛哭。
因為那是你們的父母,他們太珍重你了。
當然不是說結婚是必要,結婚就是為了迎合父母,讓父母滿意。
但一旦考慮婚禮這件事,那前提必須是你們就要結婚,所以不婚者單身者不在討論范圍內。
顏如晶說:一個人不想婚禮,另一個人想要婚禮,那好,忍籌辦婚禮的幾個月痛苦,還是長時間念叨未能舉辦婚禮的人更痛苦呢?
同理,當父母傳統觀念中認為還是有一場婚禮更加能展現自己兒女的幸福美滿,你們為什么不滿足他們的小小愿望呢?就像蔡康永所說:不舉辦婚禮常常成為之后離婚的一個借口,成為迷信婚姻不美滿的一大原因,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父母口中,那何必落人把柄,給予父母這個叨叨的機會,省的之后他們說,看誰誰誰當初不辦婚禮,就是如何如何。辦個婚禮,不授人以柄。
不認為父母以婚禮來表達你們生活幸福與否這樣想法對,這樣好,但親情從來不是說道理,從來不是分對錯的,父母就這個愿望,滿足不行嗎?
4婚禮也是一種人情來往,是一個機會來聯絡感情
你一邊說著人情冷漠,大城市缺乏人際交流,一面又拒絕一個機會來溝通
曾經參加婚禮感覺做作,感覺沒必要,但真正參加重視之人的婚禮時,會回憶過去,會想起和新娘或者新郎曾經的故事,也會發自內心為之鼓掌,為之喝彩,向之說出最真摯的祝福。
婚禮也會是一場聚會,一個party,借著這個機會,鏈接起其他一些人的聯系,就像肖驍說的婚禮吐槽,平日大家那么忙,這也是個不錯的時機來讓曾經好友聚在一起。
5張泉靈說儀式感要融入日常,舉出自己例子,但還是要求儀式感
正如馬東所說,婚禮的必要性是真的,儀式感也是真的
肖驍所說:當你吐槽時,也是在構思你將來如何去做?難道不是潛意識認為還是需要婚禮的嗎?
人需要儀式感,從遠古,儀式就存在,是一種歡慶,是一種紀念,是一種留念。而婚禮就是一種對婚姻的儀式,別說什么儀式融入日常,那不過是托詞,不過是虛妄,融入日常,那就不叫儀式,兩個人的共同約定那也不能成為儀式,不能成為公約。
張泉靈說結婚紀念日會邀請好友一起吃飯,難道這不就是一種別樣的儀式,這是浪漫,那婚禮不更加浪漫。
選擇了所謂日常的儀式感,那舉辦一個更加特殊的儀式就不可以嗎?
6.反方(婚禮沒必要)強調婚禮是一種禮數,是一種后天的束縛,是商業的產物,需要尊重每個人發展的可能性。
婚禮是一種習俗無非非議,但這并不是意味著要破舊立新,要特立獨行,要打破印象,很多事情都還依循著傳統的約束來,正如胡漸彪所言,婚禮帶來的好處很多,沒說不尊重,但真的需要強調,婚禮是必要的,婚禮的必要性,是真的!
功利點,你也單身許久了,終于能找到合適的人結婚,爸媽扔出去的份子錢可不少,干嘛不趁機收回呢?(*^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