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陳清河? 文/圖
攝于東山島康美村
? ? ? 近日,筆者在東山島進行古村落建筑構件遺存行攝活動中,在康美村“偶遇”到,一只站立于一棟老房屋屋脊正中央的“風雞”。
縱觀“風雞”構件是由草泥灰塑造而成,它體型肥壯,攏翅喙張,豎冠翹尾,仰首挺胸面向東南方向。筆者在從事島上民俗研究的水庵老先生處了解到,在閩臺、潮汕一帶“紅(指婚慶、喬遷)白事(指辦喪)”民俗活動中,雞是重要的祭祀品。雞在古代就被稱為“德禽”,人們常把雞喻作“鳳”,它具有“戴冠為文、趾突為武、好斗為勇、呼食為仁、守時為信”之文、武、勇、仁、信五德,象征著光明、吉祥、平安。流傳有“白雞止煞”的俗語,蘊含著雞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屋脊上立的“風雞”又稱“白雞”,此“厭勝物”的設置在東山島是較罕見的,它制作的主要材料是熟殼灰、黏泥土和草漿,塑造后的“風雞”體外再裹包殼灰,通體便呈現銀白色,這是“白雞”稱呼的由來。屋脊上設置“風雞”,它傳達出的信息是,當時此地建房的自然環境相對較惡劣,房主人便借“白雞止煞”,以形取意,力求得到鎮風煞、滅蟲害(會侵噬木質的昆蟲,如白蟻、蛀蟲等害蟲)、固家宅、人安康的功效。
※2021.09.21發表《閩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