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奶奶于今日上午8點多,在家老死,享年90歲,虛歲。
認識奶奶源于認識先生,已經24年。每年我們要回七都一次,奶奶和藹親切地叫我和我的孩子,心肝。每年都會給女兒一個紅包。
奶奶小巧玲瓏,可是背是馱的,馱得不是一般的馱,幾乎成90度。我想,一來是缺鈣,營養不良,二來是勞作,即使到了年老體衰的時刻,她依然跨著一個高拱的籃子去地里摘蔬菜,籃子幾乎和她一樣高!她馱著那一籃的蔬菜移到家里。當然,年紀大了,家里人是不讓她多去田里的,可是,一個勞作慣了的老年婦女,這是她的舞臺和生命,她放不下啊!
后來,聽到奶奶是童養媳出身!難怪啊,一個童養媳就是來勞作的,不然,人家要你個童養媳干嘛?難道是供你吃的?老底子人家富一點才有能力領個童養媳。爺爺原來是個少爺,一表人才!他們生有二女一子,婆婆是長女,討女婿的,至今爺爺已經走了十四年了。這回奶奶終于可以追隨爺爺去了,祝愿他們在天堂可以過上平等的夫妻家庭生活。
九年前,奶奶也是八十一歲的老人了,那時依然勞作,不慎摔了一跤,髖關節骨折,躺在床上,鄉下人的意識里,一個老人不看也是正常的。先生說,不看是要死人的,于是,奶奶住進我們醫院手術治療,恢復良好。
一晃就是近十年,其實勞動的人一般沒有器質性疾病,奶奶就是老了,近幾年不能勞動,就只能躺在床上,婆婆每天給她送到床前吃飯。
其實,人總歸是要死的。奶奶一生不愿麻煩別人,連走也選擇這么一個秋高氣爽的好日子,而且,這三天都是好天氣。現在,她就躺在1949造的老屋的大堂里,大墻門敞開,燈火明亮,半墻六扇木頭窗戶和窗子一半開著一半關著,寬敞的屋頂上粗大的木頭椽子,依然是迎娶奶奶的那套老屋。道士領著我們圍著奶奶一圈一圈瞻仰,焚香,磕頭,看著奶奶躺在那里,兩條緞子被子蓋著奶奶,似乎鋪平的一床喜被。
想著終究在以后回來的時候,我再也不能見到奶奶了,再也不能用吳江話喊她一聲娘娘,而他們七都人叫娘姆的奶奶,我還是忍不住悲傷的眼淚盈滿眼眶。
在嗩吶木魚二胡伴隨著聲聲的唱詞中,奶奶如一片秋葉,寂靜,默然,無聲地飄落于院子里那棵老槐樹的樹根旁,如此安詳。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