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拇指在屏幕上撥點著,突然用力地按下,迸發(fā)出想把屏幕捏碎的心情。
繼而又歸于冷靜。
我們總說,為了遠方我們在如今的路上披荊斬棘,然而情緒上涌時計較的卻只是當(dāng)下與過去的痛苦。
對竹籃打水的恐懼,對未來的質(zhì)疑,對這樣的自己的憤怒。萬般負(fù)面情緒無處發(fā)泄,俱化成對外界與他人的怪罪,和痛苦的淚水。
我們總是喜歡抽象又感性的東西,它們無法被勾勒但我們似乎又能感受得到,所謂確幸,所謂感情,所謂美……像音樂,風(fēng)景,詩歌刺激著我們的神經(jīng),說不出個所以然,但就是由心底感到美的愉悅……
但為什么由心底感到悲傷,感到一股寒意升起,感到由衷的痛苦,不能自已的時候,我們面對自己還要保持著殘酷的理性。像剛才那樣鎮(zhèn)靜地剖析,然后壓抑。認(rèn)定剛才的自己不是自己或者不該是自己。
為什么沿著感性勾勒的陽光就該被保留,而順著感覺刻畫的黑夜就要被唾棄,就要開始呼喚理性。
…………我想了好久終于想出一個可能性,因為理性是與人類間相處,溝通和理解所共通的法則。而感性……我們在用一輩子的時間尋找那個和我們同一頻率的個體,在找到之前,它只是我們個人的私有物品。
把好的那部分展現(xiàn)給世界,對暗處的部分視而不見,不正是我們?nèi)祟惖谋灸苊础?/p>
愿我們在余下的歲月里能找到那個能分享我們所有感性的生命。在那之前,把它好好留給在夜里獨處的自己,別急著去否定。
這些理性上被判斷為荒謬的負(fù)面情緒,和美,幸福和愛情在同一個階級,都是你之所以是你。
愿你悅納這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