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于閱讀的名人軼事、奇談怪聞實在是不勝枚舉,不管是文青們嘖嘖稱贊的西方地鐵上迷戀閱讀的歐美人,還是地攤書羊皮卷中走紅流傳的猶太人閱讀神話,閱讀已然成為一種品質生活與理想情懷的象征,甚至就連古書里勸人讀書的書里有黃金+美女(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混賬話竟然也能流傳至今日!在手機大行其道的當下,一個堅持閱讀的人,即便每天煲一碗濃濃的雞湯文,但在自拍美食旅游微商還有狗糧頻撒的朋友圈中也簡直是一股清流。
? ? ?閱讀如此可貴,毋寧說是現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對一種優雅恬靜生活的向往,而閱讀則可以滿足大家對這種復古慢時光的懷念。但是,在今天網紅取代意見領袖、草根明星碾壓公共知識分子的喧嘩時代,良好的口才似乎是成功人士的標配。君不見阿里帝國的馬云各地演講,新東方的俞敏洪勵志頻出,他們眉頭緊蹙,思考人生,儼然青年導師一般,不僅把你錢包里的錢偷偷拿走,還通過一場激情或煽情的演講讓你三觀重塑頂禮膜拜。那么問題來了,閱讀和表達,究竟哪個才是學習的王道?
? ? 其實,在最優秀的人才里,閱讀與表達如同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且不說那些玩轉漢字又舌燦蓮花的大咖,即便在校園中,就我這些年學習以及教學的觀察,最優秀的學生往往讀書最多,表達能力也極為出眾。沒有閱讀的表達如同無源之水,好多電視節目主持人往往口才極佳,但受限于文化水平,表達能力很多時候差強人意。但僅憑如此就一味推崇讀書而忽略表達,卻也陷入到另一個誤區了!
? ? ? ?美國教育學家埃德加 · 戴爾(Engar Dale)在很長的時間內一直研究“主動性學習”與“被動性學習”,他研究出的“學習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認為,閱讀和聽講是最不效率的學習方式,實干(教授、實踐、討論)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而且這兩種學習方式之間知識的留存率差距極大。
? ? ? 在這幅“學習金字塔”中,聽講和閱讀是留存率最低的,而討論、實踐與分享表達留存率最高。埃德加 · 戴爾認為,在初次學習兩個星期后,透過閱讀學習能夠記住內容的10%;透過聽講學習能夠記住內容的20%;透過圖片學習能夠記住內容的30%;透過影像展覽、現場觀摩來學習能夠記住50%;參與討論、提問、發言來學習能夠記住70%;做模擬體驗、實際操作能夠記住90%。
翻譯如下:
? ? ?這幅“學習金字塔”將聽講和閱讀看作是“被動學習”,未免有點武斷,且有過分推崇體驗式教育的嫌疑。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行為的改變或創造力的產生,都不是聽一次演講或靈光一閃就能達到的,而是經過長期持續的學習,累積扎實的基礎知識,并在正確觸媒 ( 動機 ) 下所產生的。透過閱讀而學習到的素材(內容),在廣度與深度上都大大地超過體驗教育所能提供的。不過,這幅圖也給我們一個啟發,學習是一個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與實踐的綜合過程,建立在扎實閱讀基礎上的良好表達,既是對閱讀的延續,也是對閱讀的超越與完善,同時,表達也會倒逼人們更好地去回味、反思閱讀過的內容,變被動盲目式閱讀為主動積極性閱讀,進而閱有所感,讀有所得,從而明確學習目標,更好地提高學習成績。
? ? ? ?許多老師喜歡上課積極發言的學生,并非只是因為活躍課堂氣氛,而是由于積極發言不僅僅是表達陳述,更是一種在閱讀、聽課及自我反思發問基礎上的知識交流與分享過程??梢哉f,一個善于表達的人一定能合理整合、運用自己知識庫。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力所能及地營造暢所欲言、自由表達的課堂氛圍,因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學生不僅僅是考神學霸,更是一個愛閱讀、更善表達的人。因為當你開口侃侃而談的時候,你需要克服緊張羞怯、大腦短路、卡詞停頓、聽眾質疑等諸多問題,悠閑自在享受式的個人閱讀城堡轟然坍塌,表達如雛鷹墜崖學習飛翔而讓你在不利的環境中更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