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找了一份托管老師的兼職,主要工作是給小學生輔導語文家庭作業。
一般是監督學生做完家庭作業后,我一 一檢查,指出其中的錯誤,然后輔導他們改正。
上了幾節課后,我發現作業輔導的效果并不理想,每次學生都會犯同樣的錯誤,盡管老師已經屢次指出并助其修改。我經過幾番思考后,跟學校的同事袁老師建議,老師檢查作業之前,先讓學生自己互相找錯誤 并改正,然后再由老師進行最后的檢查和修改。
這樣做的理由有三個:
一,讓學生參與到作業檢查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常見錯別字的正確寫法,減少以后作業 中的錯別字。
二,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自尊心,如果錯誤太多,學生會覺得在同學面前沒有面子,寫作業 的時候也會更加認真細心。
三,學生多老師少,學生可以老師分攤一些工作,減少作業的檢查批改時間,老師也輕松不少。
我滿心歡喜地以為這樣的好建議會被采納,結果袁老師平靜地來了一句,“這個之前我們也想過,但是怕學生回去跟家長說他們的作業是同學檢查的,家長會有意見,所以沒有實行。”
商業化的教育培訓機構,似乎商業的氣息已沾染的越發濃厚,而對于教育的初衷也漸漸忘卻。
眾所皆知,教育和醫療行業是關系民生的兩大重要行業。古往今來,醫德和師德都是考量合格的醫生和老師的重要標準。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犧牲教育質量,這跟我們所崇尚的師德絕對不相符。
哪怕如今教育沾染了商業氣息,老師也應當始終不忘自己神圣的使命:傳道,解惑,授業。
前段時間,中國研究生 抄襲論文被美國教授開除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盡管公道自在人心,但還是有一些人指責美國教授不念師生之情狠心開除自己的學生。個人認為,這位 美國教授只不過用自己的行動反對了教育的功利和學術的公正。
你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商人,公司老板或其他什么職業人士。搞學術,和經商或當清潔工,沒有職業高下的不通,但明顯有職業要求的不同。
做學問,要有品格,最首要的是,得做人。
上面幾句話摘自美國教授寫給中國研究生的話,句句言辭懇切,直擊人心。做老師同樣要有品格,
要以教育質量為重,盡力維護教育的純潔性。
只要對學生學習有益的教學方式,我們都要有底氣去做,不要害怕家長不悅。每個家長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訓機構的初衷也是為了促進孩子學習,既然初衷一致,只要提前溝通好,就不會產生矛盾。
不忘初衷,方得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