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老師說,概念是大腦操作系統最核心的元件,如果思考離開概念幾乎寸步難行,很多概念看起來很簡單,卻可能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才能夠真正把握。
知識體系是一個幾乎被說爛的詞語,那么,知識體系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
知識體系由知識和體系兩個詞語組合而成,在構建知識體系的概念之前,可以先探索知識和體系兩個概念。
知識,一個至今也沒有統一而明確的界定的概念,一般認為是來自實踐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是對物質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關于知識,「初級形態是經驗知識,高級形態是系統科學理論;按其獲得方式可區分為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按其內容可分為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和思維科學知識;哲學知識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知識的總體在社會實踐的世代延續中不斷積累和發展」。關于知識的概念,不同的個體會有不同的認知,同一個個體也會在不同的階段因為經驗、閱歷和認知的變化發展而有不同的認知。
從心理學角度,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就稱為知識?,F代認知心理學理解的知識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兩類。陳述性知識是描述客觀事物的特點及關系的知識,也稱為描述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主要包括符號表征、概念、命題三種不同水平。程序性知識是一套關于辦事的操作步驟的知識,也稱操作性知識。
體系,是若干有關事物或思想意識互相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整體,是若干有關事物或某些意識相互聯系的系統而構成的一個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關于體系,可以往大說,也可以往小說,「總則為一,化則無窮,反之亦然,就是體系」。
再來看知識體系,所謂知識體系,就是若干互相聯系的知識構成的一個整體。粗糙的知識體系只能算知識結構,具有一定的結構性,卻不系統;高級的知識體系是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包括概念、本質、形式、規律等,是一個組織起來的概念體系,可以用來解釋一種或一系列現象,經由一般化與演繹推理等方法,可以進行合乎邏輯的推論性總結。
在理解一個概念的含義時,有必要把哲學層面的概念與作為個體認知的概念區分開來。就拿書籍來說,全社會的書籍可以構成一個大的知識體系,而一本書也可以是一個小的知識體系。所以,一般只說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所謂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是要把自己的實踐的認識和經驗結構化、系統化,把自己的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結構化、系統化,把自己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進行結構化、系統化,并通過實踐不斷進行完善升級。
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呢?對一般性的知識體系進行探究有助于自己知識體系的構建,知識按內容可分為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和思維科學知識,參考知識內容的分類,構建知識體系也可以相應地分成三個板塊,構建自己的,由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構成的知識體系結構。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構建知識體系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閱讀,通過閱讀可以快速獲取大量的知識,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閱讀的對象主要包括文章、雜志、書籍等形式,其中,書籍是最系統的知識載體。新聞主要是文章,新聞專題相當于雜志,論文則介于文章和書籍之間。所以,閱讀最重要的是閱讀書籍,此處要講的通過閱讀構建知識體系也主要是閱讀書籍。
讀一本書,可以跟著作者構建關于一個主題的知識體系;讀某方面的書,可以構建某方面的知識體系;也可以根據從出生到現在所經歷的教育、生活和工作等實踐的認識和經驗構建自己全部的關于世界觀、價值觀的知識體系。
如果想在較短時間內通過閱讀書籍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懂得如何歸類自己所閱讀的書籍就非常重要。
從學校教育的開始,就有課程劃分,語文、數學、歷史、物理、化學等等,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個知識體系,如果想構建歷史方面的知識體系,閱讀的卻是化學方面的書籍,不說全無益處,也至少是牛頭不對馬嘴的,當然,如果是構建化學史的知識體系又另當別論。
書的分類跟知識體系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書的分類某種程度上也是根據知識體系結構進行劃分的,懂的書的分類對構建知識體系有很大的幫助。面對不同類型的書,閱讀的方法也不一樣,因此,一定要學會如何給書分類?!度绾伍喿x一本書》說,「分析閱讀規則一,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是在開始閱讀之前就知道」。
根據《如何閱讀一本書》,從是否虛構角度,也是主要的分類法,可以把書分為「虛構的小說類」和「傳達知識,說明性的論說類」。「小說類」書籍主要包括小說、戲劇、詩歌等;「論說類」書籍是傳達知識的書,任何一本書,如果主要的內容是由一些觀點、理論、假設、推斷所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這些主張是有根據的,有道理的,就是一本「論說類」的書。
不過,光是把書分為「小說類」和「論說類」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書做更進一步細化的分類,而且一定要知道該種類的書到底在談些什么。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分類的標準,要有一個更簡單明白的規則,才能更簡單明白地運用這個規則,才能做明智的判斷。
對于「論說類」書籍,一個基本的分類原則是把作品分為「理論性」和「實用性」兩類。日常生活里一直在說「理論」和「實用」兩個詞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用來區分「論說類」書籍的「理論性」作品和「實用性」作品的分類規則里面的「理論」和「實用」跟日常所說的所理解的「理論」和「實用」存在區別嗎,如果存在,又有怎樣的區別呢?
實用性書籍主要講述如何去做的問題,任何一本講述該做什么或如何去做的書都是實用的書。實用手冊、指南類的書都是實用書籍;道德論述的書籍基本都是想告訴讀者該做什么,或該對什么事有什么反應,也是實用書籍;倫理、政治、工程、商業、經濟、法律、醫學的書,許多都是實用類書籍。
理論型書籍主要講述是什么的問題,重在傳播知識,任何分析討論的書都是理論型書籍。按照傳統的分類,理論性的作品被分類為歷史、科學和哲學等。更重要的和更難的,是對理論型書籍做更仔細的劃分和更精確的區隔。
以歷史書來說,歷史就是紀事,就是在處理一些發生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事件,要知道為什么某個特定的事件會發生在過去某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當然,歷史學家在描述歷史的時候,通常也會帶有自己的主觀色彩——自己的評論、觀察或意見。
以科學書來說,科學所面對的是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地點的事,尋求的是定律或通則,要知道在所有的情況或大部分情況中,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哲學有點像科學,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卻又有所不同。一個簡單的判斷依據,如果一本理論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自己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就是科學的書,否則是哲學的書。
如此以往,還可以對書籍做進一步的分類,越能做細分的、精確的分類,就越能提高閱讀的效率效果,因為對于不同類型的書,所適用的閱讀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對「閱讀」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閱讀文章:
@阿佑
一個閱讀與知識體系構建的踐行者!
一個奉「塵世浮沉許吾愿,一生平安少波折」為格言的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