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好好學習》書評

小時候我們常講一句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但我們聽了也說了那么多年的好好學習,就真的懂學習了嗎?

我們小時候努力讀書就是為了考上好的中學,考上好的大學。可步入社會以后的我們,繼續學習又是為了什么呢?

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里給出了解答,他告訴我們學習的終極目的無非是三個:解釋問題,解決問題和預測問題。

一個成人是能夠面對問題、直視問題、分析問題、解釋問題的人,一個厲害的人是能夠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人,而一個成功的人則是能夠提前預測問題、規避問題的人。

為了能夠達到提前預測問題的高度,我們必須要提升學習能力,怎么做呢?

成甲老師告訴我們可以使用三種方式——反思、以教為學和刻意練習。

作者花了許多的篇幅去講反思這件事情,他告訴我們做事的順序是作出假設,采取行動,產生結果。而反思的順序則是觀察結果,研究假設,反思校正。

這有點像是PDCA循環法——PDCA指的是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糾正)。

PDCA循環法

《好好學習》的核心重點是圍繞著一個詞展開的——臨界知識。

臨界知識是什么呢?

成甲老師認為臨界知識就是指那些更廣泛、更普遍地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規律。

通過臨界知識,我們能夠用更加可靠的思想和結論來處理并沒有那么可靠的領域的問題。

而如何運用好臨界知識呢,我認為就是找到規律,取得聯系,最后用最基本的知識去解釋。

萬變不離其宗,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那么怎么找到臨界知識呢?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

2,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

3,嘗試用更加以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

4,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假設,并驗證。

找到獲得臨界知識的方法后,我們也需要通過刻意練習的方式使自己能夠熟練掌握它,我們可以把科學研究的嚴謹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決策中,我們希望以此來構建我們自己的“能力圈”,使我們能在關鍵的時刻在能力圈中做出重要的決策。

當我們擁有了掌握臨界知識的能力,才能夠勉強看透這個世界的本質。才能讓我們在關鍵的時候,拿起槍,瞄準,一擊即中!

祝大家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臨界知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