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讓我淚流滿面的“課外書”

昨天在地鐵口附近等朋友,內心輕松的說過了一句好像等人的場景今年就沒有幾次了。

不忍心拿出手機在刷,看著地鐵口忙忙碌碌的人來來往往,地鐵口的那個不大不小的店鋪吸引了我的注意。

這個小的店鋪里面的有賣零食,雜志位置不大,但賣的東西還挺豐富的。讓我轉移視線的事情是店鋪里有賣《讀者》雜志。

哇哇,內心激動,但外表還需要淡定,《讀者》雜志陪伴了我初中,高中最美好的日子,我知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我每個月存錢買這一本雜志。

我爸媽給我的零花錢總會問我,我的錢又買了什么?

我每次都可以理直氣壯的告訴爸媽我買書了,你知道在我家你的零花錢用來買書是一件非常贊同的事,總是覺得如果你買書的話,爸爸媽媽就會給我多余的零花錢。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喜歡上了閱讀,喜歡買各種各樣的雜志。

現在的房間里還擁有從08年至2013期間的全部《讀者》雜志。初中的時候,家里距離學校有點遠,我每一期都會把錢存起來讓我的同桌代我買,最幸福的事情是同桌和郵政局的阿姨特別的熟悉,貌似這個還是她家的一個陌生親戚,我也不好意思過多的問了。

記憶中同桌每次去小鎮的書店買《讀者》,店員阿姨都會默契地把當期的海報贈送給她。當,每一期的《讀者》的那種書香味,那種青春年少的感覺總是可以這么輕易的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但是,到了大學我就沒有看過《讀者》了,在偌大的圖書館里也沒有看到了,但我知道只有我自己對《讀者》有著很深厚感情。

也許,是因為曾經的年少的我有著一顆文藝青年的心,我向往著《讀者》雜志里的每個人主人公的故事。

這些故事深深的影響著我,后來我才慢慢的發現這一本雜志的背后,我在百度能夠搜到《讀者》創刊32年以來的故事有很多,我覺得一本雜志,一個企業始終堅持傳達正面力量,沒有在商業大潮中以刺激性文章來吸引更多關注,正文中一則廣告都沒有,插頁的廣告也不會太三俗,這種長時間的堅持不能不給個贊。

而我喜歡《讀者》最開始正是因為它的價格便宜,內容充實,文章質量還不錯,讀起來不累也能有點感悟收獲。《讀者》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傳達的許多看待人生和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觀點,以至于現在都還在影響著我。

在說《讀者》的選文的問題,以為年少不懂,反正就是喜歡。 現在我作為一個新聞工作中我每天要面對的信息流的量大到驚呆我了自己。

看《讀者》里的每一期特別是編輯推薦的是經典文萃的選擇,那是通過一系列的選稿、定稿、校對、發稿等等一系列復雜的過程,他的內容質量怎么樣就看這這個編輯對這個調性的整體把控,別人說:選擇好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幫助自己的審美趣味,還有一個就是《讀者》傳播的知識是有助于視野開拓的,因為里面的故事每一期都是一個又一個新鮮的熱血故事。

2.

另一本可以讓我淚流滿面的雜志是《意林》。

《意林》這本書是把許多對人生有意的故事、文章合到一起,組成一本書,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一個大道理。

或許,你也會有疑問,這些都是過去式的雜志了,里面選的故事都是一堆的心靈雞湯,告訴你人生應該怎么樣走,人生應該怎么樣去努力。可是,現實卻告訴你,你怎么樣努力你在深圳還是買不起房,你深圳一樣的還是某一做大廈的加班狗。

?恩,是的,你所有的疑問也都是我疑問,但起碼我們需要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需要想清楚自己的未來怎么樣走,然后在去借助這些東西的外力去解決你現在已有的困惑。

我們是生活過得天快了,我們的思考方式變得太快了,所以我們才會想起來青春年少時的《意林》雜志。因為里面有溫馨的故事、生動的語言,補充讀者的生活經歷,延展讀者的精神邊界,打造我們內心最真實的一瞬間。

時代的功利,我們需要一點時間慢慢的回味過去,看看我們最初開始努力的方向。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