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觀念中的美好婚姻,莫過于“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但是我每次聽到有什么人和戀人從來不吵架,或者哪對夫妻一輩子沒紅過臉,就覺得好像有哪里不對。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說:“自己人之間,什么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可見關系越親密,反倒越容易吵架。
真的看起來從來不吵架的情侶,要么就是真的相敬如“冰”了,要么就是背地里吵架沒讓外人看見。來自不同的生活環境的兩個人,有著不同的成長經歷和價值觀念,沒有分歧、矛盾和爭執,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比別人,情侶之間會更介意雙方的言行和態度。一句同樣的話,外人說說,不過是有口無心,自己也不放在心上。若是從情侶口中說出來,則字字入耳,甚至會節外生枝。如果說愛情是電光石火般讓人激情洋溢,那么吵架就能造成飛沙走石般的交戰場面。有些人能在交戰后尋找到更加契合的點,越吵越親密。有些人卻“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搞了個兩敗俱傷。感情越吵越薄,最后只能劫后余生,一拍兩散。
那么如何做到小吵怡情呢?
一、對事不對人
這也是幾乎所有人際關系的黃金法則,但是在職場上我們很容易做到的事,在親密關系中卻很難做到。
有的人在爭執發起時,會很容易把矛盾的焦點從解決問題上升到人身攻擊。表達方式是:“你就是一直這樣”、“你就是這樣的人等等”。
每個人當受到攻擊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防御,因此,當吵架的時候一方開始對另外一方的人身攻擊,即使被攻擊的人本來有錯在先,也會產生抵觸和對立的情緒,這是人的生物本能。
同時,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做貼標簽效應,當一個人一直被伴侶定義為某種標簽,而自己又無力反駁時,往往會真的按照這個標簽去行事。所以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有的人對待不同的伴侶,反應出來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我的一個鄰居,太太在世的時候,一直是大男子主義的作風,但是對待第二個太太卻是寵愛有加。有人說這是人性本賤,但是如果從另外的角度看,第二個太太一直夸他是個暖男,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要找到分歧的源頭并嘗試去解決,而不是單純的發泄情緒
大多數情侶吵架的源頭可能是某個具體問題,但是吵架的升級往往是不良情緒的產生。因為在吵架中的不良溝通方式,導致兩個人都產生了大量的負面情緒,當一個人處于極度的憤怒、傷心等情緒中時,這個時候哪怕有再多的道理,都是聽不進去的,這個時候的爭吵,往往都是情緒的宣泄,并不能解決具體問題,反而對雙方的感情造成巨大的傷害。
這個時候具體的應對方式就是,表達出你的情緒本身,但是并不責怪對方,不攻擊對方。具體表達方式是:“你這樣說,讓我覺得很傷心”、“你誤解了我,這讓我很憤怒”等。
表達情緒不等于宣泄情緒,生活中常看到有的人不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與我們的國情有關。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遇到傷心的事情了,父母告訴我們:“這算什么事兒”、“不許哭”、“丟人”、“沒出息”等等。
因為從小都不知道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長大成人之后,當被某種情緒籠罩的時候,我們并不能準確的知道這是什么情緒,以及這個情緒為什么產生,如何才能讓這個情緒正確的流動而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當我們沒辦法讓負面情緒流動和消解的時候,情緒就會轉化為攻擊性,對內攻擊自己,就形成了抑郁、焦慮的癥狀,對外攻擊別人,這也是很多人會暴怒,甚至產生家暴的原因。
三、保持積極地溝通,不要冷戰
有的人尤其是男性在面對親密關系中的問題時會采取消極逃避的態度,典型的應對方式是:“你說的都對,還不行嗎”、“我說不過你,不跟你說了”、“你愛怎么樣就怎么樣吧”等等,有的人干脆就采取冷暴力,用一種不溝通、不交流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而男女之間最大的不同之一是,男人想講道理,而女人想講感受。
當一個女人被大量不良的感受傷害的時候,她最想得到的是男人對她的理解和接納。情商更高一點的男人,還能幫助女人化解掉不良的感受。
如果這個時候她的伴侶卻是像一座冰山一樣冷冰冰、硬邦邦的,她的感受會更加地糟糕,甚至對這段感情產生了絕望的感受。
四、集中精力在解決具體問題,而不是爭勝負上
家從來不是個論輸贏的地方,有的人一直糾結于吵架一定要贏,尤其是女性更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女人往往認為,男人就應該讓著女人,女人天生就有耍小性子、發小脾氣的性別優勢。
但是生活并不是拍韓劇,有句話說的很好,真的愛情并不是心動,而是心定。偶像劇中的吵吵鬧鬧、跌宕起伏放在生活里,除了添堵并沒有任何的益處。所以即使在吵架的時候,也要保持一份冷靜,知道這場爭端到底起源于何處,兩個人的共同目的是解決這個問題,而并不是分辨出誰比誰強,或者誰贏了誰。
當你贏了爭吵,卻輸了感情。那么你才是真的輸了。
五、吵架的時候不要輕易說分手
有的人會在吵架的時候動不動就說分手,提離婚。往往這樣做的女性偏多,甚至連具體問題都沒有,只不過是她覺得感受不好了,就提分手。這個時候如果一臉懵的男人去盡力挽回,則她又在一邊顯示自己的不情不愿,一邊又回歸了。幾次下來,就像喊“狼來了”的孩子一樣,男人也就麻木了,于是分了幾次真的分了,這個時候往往女人會后悔了,還會四處向人詢問說為什么這次男人不像以前那樣挽回了,但是已經于事無補。
有人說這是因為這個女人是個作女,其實也未必。只不過是她或者他的依戀方式存在問題罷了。
有研究表明,每個人依戀的類型起源于嬰兒期的母嬰關系。大多數人的依戀類型是安全型依戀,當安全依戀的嬰兒看到母親的時候,會表現得非常的開心,但是當母親暫時離開時,他也知道母親隨時會回來,并不會表現出巨大的焦慮。
而非安全型依戀的嬰兒的表現則不太一樣,比如回避型依戀的嬰兒,會對母親的來去表現得冷漠,好像是不能影響他。反抗型或者矛盾型依戀的嬰兒,則會對母親的離去表現的非常的焦慮,當母親回來的時候,也做好她隨時可能消失的準備,對母親的親近表示推開和拒絕。
到了成年的時候,非安全型依戀的人就會對伴侶是否真的愛自己始終保持著一種懷疑態度,要聽到對方不斷地向自己確認才會覺得少許的安心。甚至通過提出分手,在伴侶對自己各種挽留的時候,去感受這個期間的巨大的安全感。因為對這種安全感上癮,同時沒有辦法從其他的方式中找到安全感,他或者她會不斷地重復這種行為,直到把對方折磨的精疲力盡,真的分了為止。
六、適當地采用一些吵架的小技巧
有人說,吵架是門藝術,一點兒都不夸張,有的人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人卻能言語間就把一件小事最后搞成妻離子散的結局。
經常學習使用一些吵架時的小技巧,是高情商的表現。
比如,在吵架的時候采用著名的心理學法則——黃金法則,即你想要別人怎么對待你,你首先要怎么對待別人。當你不想被情侶大吼大叫的時候,首先你自己先降低你的聲音。
再比如,吵架的時候,說話時有意少以“你”作為開頭,而是盡量多的以“我”來開頭,當我們被一些負面情緒籠罩的時候,以“你”開頭的語句經常會而帶著一些指責、怪罪甚至一些威脅的意味。往往會讓吵架升級。
再比如,先肯定對方觀點中自己同意的部分,使用支持性的語言,表達自己與對方也是站在同一立場上。當人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同意、支持的時候,會放下防備,這個時候更容易接受與他意見不同的觀點。
我們都知道,家庭和婚姻、戀愛,核心是一個愛字。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關系之中,與伴侶、與孩子、與同事、與朋友等等。我們在關系中成長,也在關系中受傷,更在關系中療愈。能否始終在各種關系中保持一個被滋養而不是被傷害的狀態,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幸福指數高低,因此只要是對關系有維護、支持態度的方法,都值得我們好好地學習。
(無戒365挑戰營第十三天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