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 ? ? ? ? 捉蟹記
? ? ? ? 在這楓紅桂香,菊黃蟹肥的深秋時節,今天一大早,妻子從農貿市場買回了3斤灰黑,油光發亮,如懷表般大的“山溪蟹”。當我懷著欣喜的心情,看到一臉盆翹著兩只絲苗米樣眼睛,張著兩只老虎鉗,沙沙地橫行爬動著的“山溪蟹”時,不禁想起了童年在農村,與小伙伴們到山間那九曲十八彎,嘩嘩流淌著的清澈小溪里捕捉螃蟹的情景。
? ? ? ? 沒到過山區的人們,也許以為大山中唯有香菇、木耳、靈芝、竹筍、野豬、跳麂等山珍,沒有魚、蝦、蟹這些鮮美的類似海鮮吧!其實在崇山峻嶺間那些縱橫交錯,川流不息的清澈溪流中,也有著眾多的鯉魚、節斑魚、鯰魚、鰻魚、鰍、鱔、蝦、螺絲、螃蟹、石蛙、甲魚等,它們的味道比大海中的海鮮,還不知鮮美多少倍呢!因為大山中那嘩嘩流淌的溪水既清澈、又甘甜、沒有一點工業污染,魚兒又是純天然野生長大,所以其味道便格外地既鮮又美又嫩。
? ? ? ? 當年,每到紅、黃落葉鋪滿山間小路的深秋時節,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我們三、五個同村小伙伴,便在星期六下午,拎著由毛竹編制的扁型小竹簍,挽起褲腿,到村前收割過的水稻田里翻動稀泥,捉來二、三十條手指頭般大的鮮活泥鰍。拿到家里用菜刀將每條泥鰍去頭去尾切成三段。然后用五、六十支約一尺長,毛線針一樣大的小毛竹簽,將一截截泥鰍一支一截地串起,再把串有泥鰍的小竹條串成一個個約十五公分大的圓圈。在星期六下午制作好這抓捕螃蟹的誘餌之后。第二天星期日一吃過早飯,我們3、5個小伙伴便頭戴斗笠,腰掛著裝蟹的小竹簍,赤著雙腳,挽著褲腿,嘻嘻哈哈,嘰嘰喳喳,生龍活虎地出發了。
? ? ? ? ? 走了約一里中間鋪著一顆顆稍大的扁平光滑石頭,兩邊鋪著小鵝卵石的山路,再翻過一座建有供行人躲避風雨,小歇的涼亭的坳門之后,我們便來到了一條寬約百米,兩旁皆是崇山峻嶺,彎彎曲曲,足有20多里長的支田源。在溪石鋪成的石階古道下方,有著一條約60米寬,沿著山灣彎彎曲曲,嘩嘩地流淌而來的小溪。在這深秋時節,由于相對干旱,溪水變得既窄又淺,只見彎曲蜿蜒而來之溪,滿溪皆是被億萬年洪水沖刷得光滑的大大小小的石頭。清澈的溪水在圓滑的大小溪石間嘩啦啦地流淌、跌宕著。在這如篜流水般既清澈,又涼爽的溪水、深淵、潭水中,不但悠閑地生活游弋著各種大小,有鱗無鱗的魚類,在大大小小的溪石下面,還生活著眾多背部灰黑,肚下雪白的橫行螃蟹和形如青蛙式的灰色石蛙呢。在擠腰深,稍大深潭的大小巖石底下,還生活有其肉嫩滑,營養豐富,其甲骨極其滋陰補腎的大小甲魚呢。
? ? ? ? 我們歡快下到溪流中,先分頭翻轉溪水中的石頭看有無螃蟹。一旦連續發現石頭下躲藏有螃蟹,我們就分頭,分溪段,分別將帶來的,串有泥鰍的篾圈誘餌,東一個,西一個地分別放到溪水下,潭水中用石頭壓住。這誘餌圈可不是瞎放,亂放的,而是按一定經驗,技巧擺放的。一般要安放在溪流石頭腳部有螃蟹進出的小扁孔,小扁孔前有一小灘黃色的細沙,這種分明有螃蟹生活的溪石邊上,或者壓放在沒過大腿,幾張八仙桌大的溪潭淺灘里。隱居在石頭下的螃蟹一聞到泥鰍的鮮味,就會立刻爬出來大飽口福。螃蟹們也想象螞蟻那樣將泥鰍抬回家里去慢慢品賞,但誘餌被我們用石頭壓著鉗不走。螃蟹們只好老老實實地在光天化日之下,慢條斯理地鉗啊,吃啊,嚼了。大家放置完帶來的誘餌,嘻嘻哈哈閑聊等待了約一個小時后,我便各自回到了起始點,開始一個一個地巡視壓設在水中的誘餌,抓捕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泥鰍的螃蟹。一旦發現有螃蟹在吃誘餌,我們必須眼疾手快,準確無誤地快速將手伸進水中,一把將螃蟹抓起塞進腰邊的竹簍里。如果慢了,螃蟹就有可能逃走。或者手指被扺抗的螃蟹大敖鉗住。一次從城里來鄉下,跟隨我去捉蟹的小表妹,在抓螃蟹的過程中,由于沒經驗,白嫩的手指就被螃蟹大敖鉗得哇哇直叫呢。有時發現一個誘餌就有二、三個螃蟹同時在吃,我們就會興奮得手舞足蹈,快速手落手起地分別將螃蟹逮上。經過近一個小時的逐一巡查抓捕,我們腰邊的小竹簍里便大都裝有了3、4O個螃蟹。
? ? ? 第一輪巡查抓捕結束后,我們幾個小伙伴就會湊到一起,看誰捉得多,比誰捉到的螃蟹大。有時我們還會從小竹簍里抓出一只大螃蟹,掰下一只大敖哩咯哩咯地當零食嘗鮮,至今仍記得那生螃蟹大敖中的肉既嫩又滑的同時,還有點咸。大約過一個小時后,我們便又再次回到起點開始第二輪逐一巡查抓捕。這次是一邊抓捕螃蟹,一邊將誘具小篾圈逐個收起拿回家下次再用。第二輪能捉到的螃蟹,可比第一輪少多了,約只有第一輪的一半許。兩輪加在一起少的兩斤許,多的約3斤左右。
? ? ? ? 當太陽正照頭頂,邁出的雙腳踏到自己的頭影時,我們便一手提著沉沉的小竹簍,一手提著一大把小竹圈,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 ? ? ? 回到家里,母親、姐姐、或嫂子將螃蟹洗凈,晾干,再一層剁碎的紅辣椒與生姜碎未、食鹽,一層溪蟹地用陶瓷缽腌起,再倒進家釀老酒封起。腌制了3個月后,夾出來的螃蟹就變成了既香,又鮮美,極具特色的糟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