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人到中年,活得越來越假。
在公司,和領導溝通要講藝術,和同事撕逼要講分寸;在家里,和孩子交流要注意語氣,和公婆、岳父岳母更不提(要當客戶來說話才能不引發家庭矛盾),和父母嘛,說了他們還擔心。和本該最親密的另一半?算了,誰不是在中年的泥濘里掙扎,一地雞毛,互相吐槽,槽點更槽。朋友圈?有多少人是猶豫半天,又選擇了“取消”?
我一個朋友,當著孩子的面,因為打開的飲料沒喝完,頂了句嘴,被老公打了一個耳光,氣得當場拿包奪門而出。走到小區花園里,氣得走不動,拿出手機,卻沒有能撥的號碼。腦子里過了幾遍打各種電話的情景,最后顫抖的手都沒有辦法打開手機。最后你猜怎么樣?對,乖乖又回家了,因為下午還要送孩子去上鋼琴課。
回了家,老公給她端了杯茶。這口氣,她就自己默默咽了。
她說:我最恨的,是自己太假。
假到跟女兒還強裝笑臉;假到晚上跟老公、女兒一起回娘家吃飯,只字不提。
假,是因為不敢、不能、不愿,時間長了,就不會了,不會以真面目示人了。看著鏡子里的自己,越來越陌生。看著跟自己一樣假的中年人,默默給對方的忍功也點個贊。
《迷霧》最近超火,各路公眾號高歌猛進,從“大女主”到“職場教科書”,從包包扒到衣服手表,都在說著高慧蘭如何如何。
其實最讓人欽佩的,是她超級強大的內心,她的信念和她的執著。
而最讓人心疼的,是強大如她,也依然在生活的荊棘叢里拼命向外掙扎,四周卻都是虎視眈眈的敵人,唯一的“別人家老公”,也有可能只是帶著私心的狹隘的愛。在背后守護她的明宇,讓她的內心更內疚和痛苦,太不容易。
也許,高惠蘭對于中年人來說,就是看到了戰友的感覺。道出了多少人在黑夜里默默想說的話,打開了多少人生活背后的面具。夜深坐在車里的男人,睡前看著鏡子里的女人,誰能像高一樣,有底氣面對種種不堪,怒懟回去?
人到中年,理解了當年父母愛買打折貨、喜歡打包剩菜、小便宜能撿就撿、忍氣吞聲、畏畏縮縮的種種,因為,不知不覺,“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圓滑的、世故的、虛偽的,中年人。
也忽然理解了,魯迅當年在《故鄉》里寫的,“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那么多年過去了,依然希望下一代,能不要像我們一樣,假模假樣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