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金華城里有迎龍燈,放在體育館,未能搞到入場劵。正好父母來電,希望元霄節晚上全家聚個餐。東陽龍燈向來有名,自調到金華工作后再無一見;既然父母有命,手頭亦無大事,不如回老家既聚餐又觀燈,一舉兩得。然而,到東陽后問老弟,迎龍燈幾點開始,弟曰自禁放煙花爆竹,城里不再迎龍燈,要觀燈得到鄉下。此事在弟媳、老姐和姐夫處得以證實。
想觀元宵迎龍燈不得,自然有些怏怏。但晚餐豐盛而熱鬧,四代同堂,其樂融融。更開心的是兒媳發來微信,說兒子在宏觀考試中奪得第一。什么是宏觀考試我不懂——雖然做了十多年的教授,但對美國的高等教育也是七竅通了六竅——能拿第一總是令人開心的,更何況是我兒子呢!
提到兒子,我是滿滿的愧疚!說起來我讀的是師范,工作又是從省一級重點中學走向省重點師范大學;榮譽雖不多,但好歹也是個浙江省特級教師、金華市首批名教師、師范大學教授、教育部國培首批專家庫入選專家;出過十多本(套)教育類圖書,還發表過多篇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但我覺得在兒子教育的問題上自己成了家教的門外漢,犯了不少的錯誤。
一是放羊。因為太過注重自己學生的讀寫成果與會高考成績,差不多以校為家,很少有時間陪兒子成長。兒子迷戀網游我卻一無所知,被社會青年敲榨我也是最后一個知道,兒子學習名次我不聞不問……考高中兒子免強上普高上線,考大學只超專科線,在升學的問題上我覺得我的家教很失敗。
二是打壓。我的父母一直教我們做人要本份,我也十分信奉毛爺爺的“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金句。我十分擔心兒子驕傲自大,因此處處打壓他的“氣焰”。玩樸克算24的游戲,他乘除都還不太會,我也決不“放水”,直輸得他莫名其妙、毫無興趣為止。走跳棋、軍棋,下象棋、五子棋……我一概窮追猛打,我寧可他輸百次而戒驕戒躁也決不讓他贏一次而自滿自大。到最后兒子都不太愿意和我玩,而且變得缺少恒心,學一樣丟一樣,容易“見異思遷”。別的不說,化了七八千所購珠江鋼琴,他在勉強學會了和弦后就不再觸碰。如今鋼琴外觀依然锃亮內弦卻多根松馳,無人問津已久。
三是堵趣。在教育中我十分重視學情,而且寫論文也反復強調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但對于自己的兒子,我卻從來沒有認真分析過他的性格、興趣、特長,更不能做到心心相印。現在想來,基教階段我沒有引領兒子揚長避短,做最好的自己。兒子從小就記性差,丟三落四,但他機靈、愛創新、動手能力強,在應試教育的氛圍中,很難脫穎而出。因此,他雖然發表過七八篇文章,但語文大考成績總不如人意。他其實一直想做郭敬明或者韓寒,而且也偷偷摸摸寫了萬把字的小說,被我發現后,狠狠地數落了一頓,沒收并銷毀了厚厚的日記本。事實上我心里覺得兒子的小說已很有模樣了,但我認為當今社會做小說家是沒出息的,上大學、讀研考博才是正道。因此我把他的小說批得體無完膚后正告他想當小說家,那是一條死路。兒子愛唱歌,聽過的人都認為他的歌聲有點周杰倫的味道,他也有并肩周董的野心,但最終被我雞蛋里挑骨頭式的不斷貶低而興趣索然。最后我堵光了兒子所有的“趣”路,逼他走上學而優則“發”的“正道”。
我的家教雖然出現了問題,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壞事也可能變好事。由于我忙于自己的教育事業,因而沒有對兒子采取極端的應試教育,使他的學生時代能夠保留更多的童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我蠻橫霸道的不斷打壓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起他的抗挫能力;我不斷灌輸的考研讀博的思想讓他逐步形成了明確的奮斗目標……
兒子考大學失利,希望通過出國深造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我們擔心個子不大且幾乎沒有獨自離開過金華的兒子,如何能應對獨自出國的留學生活;在我們的眼皮底下都不能認真學習,遠離我們的視線會不會成為媒體痛批的留學紈绔子弟。然而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我們把他與留學機構聯系上后,就幾乎沒管什么事了。去上海考試,辦護照、簽證,購買機票,聯系同機赴韓的同學等等,全部他自己搞定。他的動手能力和網絡技術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夫妻自然只能“嘆為觀止”。
韓語幾乎零基礎的兒子,在韓國排名前三的誠均館大學居然混得風生水起、如魚得水,在與國內一流高校轉過去的學生比不落下風,與韓國本土學生比也能占得便宜,年年拿到獎學金,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壓力。更令我驚訝的是,讀研一時他居然“糾集”了幾位同學,承租了一個小旅館,半年后在韓國爆發流行性傳染病前脫手,每位同學凈賺了幾萬,而他的女合伙人成了我們的兒媳。本科畢業,導師留他讀碩,接著又邀他讀博,一年后他決定考美國博士。由于他在國內的英語底子打歪了,我們一直擔心他的英語過不了關,事實上英語確實也拖了他的后腿,與他一起申報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十多位同學中他的英語幾乎墊底,但最后卻是兒子勝出,估計他的動手能力、搞旅店的經歷及研究創意起了作用。
前幾個月,兒子悄悄告訴他爺爺奶奶說壓力很大,他面對的不僅僅是美國本土優秀學生,而且還有很多從清華北大過去的青年才俊,他們太會讀書了,兒子始終處于追趕的狀態。怕我們擔心,他不讓他爺爺奶奶告訴我們。我得知后霸氣地告訴兒子:怕什么,慢慢追。咱有的是時間!追不上,回來開韓語培訓班(兒媳讀的是韓語教育),保證受歡迎!
而今,兒子不但漸漸穩定下來,而且拿到了第一個第一。我相信只要他以平常心對待,努力發揮自己的特長,一定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一!
無論兒子今后怎么發展,有一點我深信不疑:作為家長,不要對自己的子女管得太多,抓得太死,逼得太緊。孩子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開始可以扶一把,接著就得放手,最多指指方向,最后就做一名觀賞者,默默欣賞孩子們奔跑的背影。須知: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兒孫需要助一臂,越俎代庖埋遠憂。伸手十指有長短,成敗無須掛心頭。兒孫前行喊加油,功成高唱大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