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長時間內獲得比一般投資更好的結果,一種選擇和操作策略必須具備兩項優勢:
(1)它必須能達到基本穩健所要求的客觀或合理標準;
(2)它必須有別于大多數投資者或投機者所采用的策略。
一、不太受歡迎的公司
如果我們認為,市場習慣于高估那些增長極快或者在其他方面很出色的普通股,那么我們自然可以預計到,相對而言,市場至少會對那些因為發展不令人滿意而暫時失寵的公司做出低估。這可以作為股市的一條基本規律,而且它向人們提供了一種既穩妥又有希望的投資方式。
在此,關鍵性的要求是,積極投資者要關注那些在一段時間內已不受歡迎的大公司。雖然小公司也有同樣的原因被低估,而且許多情況下他們的利潤和股價后來也會上漲,但是他們會導致這樣的風險:始終沒有盈利能力,盡管已經被改善,但卻長期被市場忽視。與其他小公司相比,大公司有兩大優勢:首先,他們可以借助于資本和人力資源來度過難關,并重新獲得令人滿意的利潤。其次,市場有可能對公司表現出的任何改善作出較為迅速的反應。
(點評:越是經營持續時間悠久的公司,在面臨一些行業突發性事件時,鑒于其資本實力或是公司的品牌效應,在行業環境極度惡化的時候,給出的價格經常是非常誘人的。比如: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對國產乳品伊利的打擊,2013年反腐和白酒塑化劑事件也是重創貴州茅臺以及一線白酒品牌;兩起事件對于行業龍頭都帶來了極佳的買入機會。三鹿奶粉事件至今依然影響深遠,國內奶粉的信任度已然沒有得到恢復,而國產乳品公司除了伊利和蒙牛的少數品牌依然良好,大部分公司都存活在生死邊緣,而嬰幼兒奶粉基本被外國品牌所占據。)
在Drexel公司對一年持有期進行的34次檢驗中,廉價股在25年中明顯賜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只有3次,兩者持平的有6次,而在25年中明顯超過了平均水平。
基于低市盈率為基礎購買“不受歡迎的大公司”股票的方法,其概念和實施都顯得十分簡單。但在考慮每一個公司的情況時,可能需要對具有相反意義的特殊因素進行分析。
利潤的極不穩定,必然導致某些公司的股票具有投機性。在形式不錯的年份里,這些公司的股票價格較高,市盈率較低。而在形勢較差的年份里,這些公司的股票價格較低,市盈率較高。
由上圖可知,在市盈率較低的時候投資是虧損的,而在市盈率較高的時候投資,反而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點評:這種投資在國內也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對于一些和經濟周期性相關度較大的公司,比如鋼鐵、有色、化工等,以及能源類企業,煤炭和石油類企業,在盈利環境極差的是,盈利接近于0,甚至虧損,但在此時遠比在盈利環境非常好的時候投資,要更為安全,但或許會有一定的忍耐期,一些逆向市場投資者會經常采用這種投資方式。)
投資時想要將這種異常情況納入到低市盈率股票的名單中,方法很簡單,即同時還要求股價相對于過去的平均利潤較低,也就是說可以以過去多年的利潤來進行市盈率的計算。如果平均市盈率較低,這樣的低市盈率標的可以將其納入可選投資公司范圍內。除此以外,積極型投資者在采用“低市盈率”大時候,再增加一些其他的定量和定性要求。
二、購買廉價證券
我們對廉價證券的定義:根據分析所確定的事實,這種證券的價值似乎要大大高于其售價。
這一類證券中,既包括售價低于面值的債券和優先股,也包括普通股。那些事實能夠證明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廉價證券是如何產生的?投資者又如何從中獲利?
有兩個標準可以用來尋找廉價普通股:
1、采用評估法。這主要是對未來利潤做出股價之后,再乘以特定證券相適應的的一個系數,如果得出的價值遠高于市場價,這種股票就可以被稱為廉價股。
2、私人所有者從企業中獲得價值。這種價值通常也主要由未來的預期利潤決定,和第一個標準不同的是,這個標準更關注的是資產的可實現價值,尤其強調的是凈流動資產或凈營運資本。
【凈流動資產或凈營運資本=流動資產—全部負債(包括優先股和長期債務)】
(點評:
1、評估法投資案例(喜詩糖果):1972年初,由伯克希爾控股的藍籌印花(blue chip stamps)公司出資2500萬美元,購入see’s100%股權。由于伯克希爾持有藍籌公司60%股權,這次收購案等于伯克希爾實際出資1500萬美元。1983年,伯克希爾把藍籌印花公司剩余的40%股份買下,其中,對于喜詩公司剩余的40%的股權,作價為3640萬美元(數據來源:《巴菲特1983年致股東信》及其《附錄》,但《巴菲特2008年致股東信》說是3200萬美元)。而到截止1982年的會計年度,伯克希爾按照60%的權益,累計從喜詩獲得4300萬美元股利。也就是說,伯克希爾在1983年的時候,僅僅依靠從喜詩獲得的紅利積累就可以完成對喜詩公司剩余40%股權的收購(這部分股權包含在藍籌公司剩余的40%股權的股權之中)。進一步說,伯克希爾對喜詩的“真正”投入也就是用于首次(1972年)收購的1500萬美元,此后36年沒有再行投入。從《巴菲特2008年致股東信》我們得知,到2007年,see’s累計為伯克希爾產生了13.2億美元稅前利潤,這些利潤減去3640或者3200萬美元,其余全部被伯克希爾用于其他投資。假如凈利潤是稅前利潤的一半,那么,伯克希爾從喜詩直接獲取的紅利是初始投資的43倍!而巴菲特除了初始投資的1500萬美元以外,沒有再投入。
2、私人所有者從企業中獲得價值投資案例(Dempster):
1961年,巴菲特以均價28美元的成本控股了Dempster,Dempster當時的管理層資產利用效率比較低,所以巴菲特控股以后更換了管理層,新任的管理層將公司不盈利的資產轉換為現金,并將這些現金投入到低估的股票上,通過主動資產轉換,Dempster的每股清算價值從1961年的35.2美元大幅增加到1963年的65美元。)
從一般的市場環境下經常發生的廉價交易情況下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市場層次中,也都同樣存在許多單個廉價證券。市場喜歡小題大做,使普通的波動夸大為嚴重的倒退。即使只是缺乏點興趣或熱情,也會使得價格降低到荒謬的水平。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價格被低估有兩個重要因素:1、當期令人失望的結果;2、長期被忽視或不受歡迎。可是,如果單獨來考慮的話,這兩個因素都不可能成功地指導普通股的投資。
如果利潤波動的股票所表現出的是周期性的,那么在股市賺錢就很容易了。遺憾的是,我們可以說出很多這樣的例子:利潤和股價下降之后,兩者并沒有在隨后自動出現大規模反彈。Anaconda電纜公司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1956年之前,該公司的利潤一直都在快速上漲,當年的股價達到了85美元的最高位。隨后的6年內,利潤出現了不規則的下降,股價于1962年跌到了23.5美元,而且,在1963年,它被其母公司僅以33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點評:這樣的例子在A股有很多,就說今年反彈力度較大的煤炭股吧,自2010年來一直都處與下降的趨勢,即使是2015年的牛市反彈,行業整體的反彈力度也較小,直到2016年才開始觸底反彈。還有一些股票至今都沒有走出熊市行情,比如鹽湖股份,2008年股價達到歷史新高107.69元,之后因為業績的走低便一路下滑,截至2017年9月8日收盤價為12.80,跌幅88%(除去分紅拆股)。)
這方面的經歷表明,投資者要進行穩妥的投資,僅僅觀察利潤和股價的同時下跌是不夠的。它還應該要求,過去10年或更長時間內的利潤至少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沒有利潤赤字的年份)。同時還要求公司具備足夠的規模和財務實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困難。
因此,理想的狀態是:一家著名大公司的股價,既大大低于其過去的平均價,又大大低于其過去平均的市盈率。
長期被忽視或不受歡迎是導致股價偏低的另一個原因。案例:National Presto Industries公司。1968年牛市期間,他們的最高價為45美元,這只是當年每股5.61美元利潤的8倍。1969年和1970年的每股利潤都上漲了,但股價在1970年降到了21美元。這個價格還不到其當年利潤的4倍,而且也低于其凈流動資產的價值。1972年3月,該股票的售價為34美元,仍然只相當于上一次報告利潤的5.5倍,而且大約相當于其增長后的凈流動資產價值。
(點評:這類被忽視的案例在A股市場也是經常存在的,比如說銀行、保險股,長期都是出于較低的估值狀態,市凈率圍繞1左右浮動,市盈率長期都是10倍以下。但即使如此,只要公司的持續保持盈利,后市盈利增長,公司的整體價值就在不斷提升,即使市場不給于其合理的價值回歸,前期投資的價值也會不斷提升,最終量能也會形成質變,價格也會最終反映出價值的變化。)
導致普通股價格偏低的第三個原因,有可能是市場沒有了解公司的實際利潤狀況。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北太平洋的鐵路公司,1946——1947年,該公司的股價從36美元跌到了13.5美元。公司1947年的實際利潤接近于每股10美元。股價所受到的抑制,主要來自于1美元的股息。被忽視的的另一個原因在于,鐵路公司的會計方法,掩蓋了公司的大部分盈利能力。
最容易識別的一類廉價證券是這樣一類普通股:售價比公司(扣出所有優先債務后)的凈營運資本本身的還要低。這意味著,股票的買主根本沒有支付固定資產的價格,以及任何形式的商譽的價格。
在1957年之前的許多年內,這種建立在分散化基礎之上的投資選擇方法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們可以毫無保留地說,這是在發現和利用證券低估機會時的一種安全并有利可圖的方法。可是,在1957年之后的整體市場上市時期,此類機會已非常罕見,而且許多可利用的機會最終也只帶來了少量的操作利潤,有的甚至出現了虧損。1969—1970年后的市場下跌,導致了新的一批“價格低于凈營運資本的”股票的出現。
二類企業廉價證券的情況
我們所定義的二類企業,是指沒有重要行業中占據領導地位的企業。因此,這類企業通常都是自己業務領域的一些小企業,但是同樣也包括非重點業務領域的一些主要企業。
廉價購買二類企業證券的巨額利潤來自于許多方面:
首先,股息回報比較高;
其次,用于在投資的利潤相對于所支付的價格而言比較大,因此最終會影響到股價,在5—7年內,這些優勢會在精心挑選的股票中明顯反映出來;
第三,牛市期間,低價證券的價格一般也會比較高,因此,這會使得一般的廉價證券的價格至少上升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第四,即使市場相對平淡時期,也會不斷出現價格調整過程,這樣,被低估的二類證券至少會上升到這類證券通常應有的價格水平;
第五,導致利潤記錄令人失望的許多特定因素,會因為新情況的出現、新政策的采納和管理層的變動而得到糾正。
三、一些特殊情況
“特殊情況”一般來自于大企業對小企業收購的不斷增加,這是由于越來越多的管理層采納了業務多元化的信條。如果一個企業想進入某一領域,人們經常認為采用收購現有公司的辦法,比從頭開始建立一個新公司的做法更好一些。為了使這種收購成為可能,以及為了得到小公司的大多數股東對交易的認可,收購企業總是要提出一個大大高于現有水平的價格。這種公司行為給一些人帶來具有誘惑力的盈利機會。
就在幾年以前,一些精明的投資者花大量的錢購買了破產鐵路企業的債券。他們知道,鐵路公司最終重組后,這些債券的的價值會大大高于其購買成本。重組計劃公布之后,出現了一個針對新發售證券的“發行前”市場。這些證券的售價必將大大高于購買舊證券的成本。盡管也存在計劃未實現或被意外推遲的風險,但是總體上講,這種“套利業務”也是非常有利可圖的。
1935年的法律要求對公用事業控股公司進行拆分,這也帶來了類似的機會。從控股公司轉變為一群獨立經營的公司之后,幾乎所有這些企業的價值都大幅度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