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果子,是天津早點的靈魂人物。
如今已經遍布大江南北,無論哪兒的人攤的是什么,夾了多少亂七八糟哩根兒楞,都說是“天津風味”。
我在北京吃到一套來自湖南的四川老大爺在北京霍營地鐵站賣天津風味的煎餅果子……大爺一直問我夾火腿么?夾生菜嗎?要份肉松不?
納尼?我沒聽錯吧!
在天津人眼里,
所有夾火腿、夾生菜的煎餅果子,
都是邪教!
拿到手咬了一口,軟趴趴的面粘在嗓子眼兒上,恨不得拿火筷子捅一下才能咽下去。這要擱天津,我保證你無法從大叔變成大爺。
在北京,總聽人說“天津煎餅果子也不過如此嘛”,呵呵噠,那是你沒吃到正宗的啊混蛋!
天津是一個對美食有執念,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的城市。缺嘛也不能缺嘴,這種文化背景下的東西怎么可能不好吃?!
正宗的什么樣?
真正的天津煎餅果子究竟什么樣兒?
面皮兒主要是手磨綠豆面,打倆雞蛋,撒上芝麻,翻過來加上剛出鍋兒的果子(油條)或者馃箅兒(薄脆),再刷上天津本土的甜面醬,折疊裝兜出鍋啦。
煎餅果子的口感清香、筋道、邊緣酥脆、中間部分的面和雞蛋重疊在一起,一口下去,香噴噴的復合香氣沁滿口腔,整個人的心情都好了。
如果再來一碗冒著熱氣兒的漿子,感受它從喉嚨緩緩向下流淌的軌跡,會有一種冬日暖陽只為籠罩你的feel。
受碼頭文化影響,天津煎餅果子通常比較大。
在海運是快遞主力的年代,大家整個上午都要干活、搬貨,所以早晨一定要吃些táng時候(頂飽)的東西,才能保證干活時不餓。久而久之,這份傳統演變成了煎餅果子特色,和天津人一樣,實實在在。
去哪兒吃!
如果你只吃過北京小推車上的煎餅果子,建議你別去天津,我怕你吃完就不樂意回來了,首都將會失去一枚人才;如果你非饞,我也不攔著,天津土著也給你指條明路:
別去著名景點周邊吃裝潢精致的小店;
別去百度搜,都是買來的廣告;
因為:
最好吃的煎餅果子,
藏在天津人住的小區里。
打開地圖根據定位,尋找最近的居民區,麻溜兒過去,樓群里絕對有攤煎餅果子的小推車兒。來一套,味道錯不了,保證香的你想吃一套,帶一套。
每一個天津人心中,都有一份與生俱來的煎餅果子情懷。在沒吃過正宗的時候,請不要信口雌黃說人家just so so,當心嘴給身子惹禍,到時候哭都沒人給你遞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