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作為讀者或許書評人,看到了各個自媒體上的書評,不知道你會不會有個感受:覺得這些書評的內容,看著都是差不多的框架,有點"千篇一律"。
作為書評人的你,可能自己都有點厭倦這樣的寫法了。
當你翻開《角谷的藏書架》之后,你會發現她所寫的書評,跟我們日常看的不太一樣。
你能感受到她所寫的書評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俯視一本書籍,用更加客觀、冷靜的筆觸寫出一篇篇的書評。
01 這本書的吸引力
這里不得不介紹一下角谷美智子,她是英文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普利策評論獎得主,《紐約時報》前首席書評人。
她在《紐約時報》任職期間直到退休,一直恪守著:"不出書、不推薦、不收錢、沒有朋黨的專業清規。
可見《角谷的藏書架》這本書里所介紹的書,都是角谷真心推薦,是她最愛的經典名著,還有很多必讀經典書目。
她在導言里引用了美國國f部前部長詹姆斯.馬蒂斯的話"多虧了閱讀,我不曾因任何情況而足無措手,也不曾在處理問題時而感到迷茫。它并沒有告訴我所有問題的答案,但它照亮了一片黑暗的前路。"
而這本書里對每本書的理解和鑒賞,就像是個地圖,為你指引前路。
02 輕松閱讀的體驗
這本書涉及的書籍類型廣泛,包括小說、傳記、歷史、哲學等等,總有你喜歡的領域,你可以隨意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開展閱讀,拓寬視野、提高興趣。
如果你不知道看什么書、總害怕看不完一本書而從不開始、或者總覺得要從頭開始看書,那這些問題,你在本書中都可以輕松解決。
每一篇書評都是獨立的,隨意翻開一篇就可以閱讀,隨時停下來也可以。不喜歡不感興趣就翻篇。
不需要從頭讀,也可以跳著讀。讀不完也不怕,哪天不知道看什么書的時候,隨意翻翻就行。
也許隨意翻開的一篇內容,正是你所需要的或能引起你的興趣、你的思考,那就是這本書實現的最大價值了。
03 不同的思考方式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一本書,不同人看,他們的思考方式、閱讀方法都不一樣。
在作者介紹每一本書的時候,作者其實也在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體驗,從而啟發讀者自己的閱讀思考和方法。
就像我們自己寫讀書筆記、寫書評,可能陷入了瓶頸,覺得自己被固化了思維,或者你也在尋求突破,可以通過看看別人的價值觀、思考方式是怎樣的來獲得啟發。
她為什么覺得這本書好,從什么角度來說?是不是你也可以學習借鑒,可以幫助自己從更長遠和深度上真正地認識閱讀。
還有,可能自己看的書來來去去也只是那些分類,或者因為有些類型的書自己讀得少、不敢嘗試閱讀的時候,也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參考。
04 結語
有書友評論說:“覺得《角谷的藏書架》里的內容,寫得淺嘗輒止。”我反而覺得正是這種“欲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讓人更想探究書本里更多的內容,這不正是書評的意義嗎?
總之,《角谷的藏書架》是一本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和品味的書籍,同時也可以借鑒作者的閱讀方法和思考方式。為了拓寬自己的閱讀領域,學習到更多有價值的知識和思考方法,這本書值得讀者們認真一讀,也值得每位書評人認真閱讀。
————————
題外話:
書里還有一個對我來說新的發現:
梵高、凡高,一直以來都記著是梵高,第一次看到凡高,以為錯了,后來才明白:其實都是音譯,用哪個也可以。只是可能梵高更多人用。我想,其實我用繁高,可能也行?
翻開《角谷的藏書架》就像去探尋一個個未知的世界,能夠在閱讀中找到不同的樂趣、新的發現,也許就是我們讀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