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美食千千萬,但如果你不是閬中人,說起閬中牛肉面,你不會喜形于色。
對于旅居他鄉的閬中人來說,一碗簡單的牛肉面,充滿著家鄉的深情與溫馨。
這種感覺,沒有離開過家鄉的人是不會懂的,不是旅居在外的閬中人更難懂,為何一碗牛肉面就能承載對家的思念?
如若說起閬中,外地朋友總會脫口而出古城二字,但不同于其他古鎮的風韻,閬中熱辣而自由,閬中作為四川的旅游名片之一,小吃并不是大眾印象中的麻辣口味,主要以鮮、香見長。
閬中的熱辣與悠閑從清晨開始,清早的街邊面館格外紅火,你會看到滿是端著牛肉面的上班族和學生......
在其他地方,你要是吃個飯,沒有座位是不是掉頭就走?或者為了美味甘愿排隊入座?到了這里,那些城市中的“繁文縟節”反被拋在腦后,西裝筆挺的商務人士放下公文包,時尚美女也隨意而坐,街邊車流不息,汽車的鳴笛掩蓋了大口吃面的呼啦聲......
牛肉面,閬中這個江湖里當之無愧的霸主,為什么閬中人如此熱衷牛肉面?
現在的閬中牛肉面,有很多昵稱,“牛肉臊子面”或“張飛牛肉面”......
當然作為本地人,更多是直接叫“牛肉面”,其名之多,不足一概而論。
拿“張飛牛肉面”說,因湯臊子的顏色與傳說中三國大將張飛的面色極為相近,加上這位三國名將與閬中有著太多不解之緣,威嚴肅穆的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坐落在閬中中學的旁邊,毫不夸張地說,到閬中旅游,如果不去張飛廟,那您就算是白來了,這里沉淀了閬中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閬中人民對張飛的膜拜之情。
言歸正傳,閬中牛肉面的做法并不出奇,最大特色是——臊子,是區別于全國各地其他牛肉面的標志。
制作臊子需要注意的是:燉牛肉太嫩太老都不行,嫩而不生、熟而不爛、脆而不韌
先將五香、八角等二十多種香料經過磨、炒、煎等工序后,和牛油熬制半個小時;
倒入切成肉丁的上等牛肉,燉上兩三個小時,直到牛肉熟透;
然后加水用濕豆粉攪成糊狀,再用特制紅糖上色;
最后加入蔥節、蒜粒、雞精、味精、料酒等,這臊子才算做成了。
當然,臊子需要做到辣而不燥、濃而不滯、香而不膩、久吃不清,才算是上好的臊子。
閬中牛肉面的錦上之花之作是配料:
事先在滾水中將打過的嫩韭白、黃豆芽、芹菜嫩尖涼冷待用;
備上炒香的干辣椒面、手工舂制的蒜泥、精心挑選的芫荽和保寧醋,簡直完美!
作為離家的閬中人,朋友聚餐的話題總離不開各種美食,火鍋串串的熱情、烤肉的歡愉、中餐的韻味兒,一談論便滔滔不絕,話題結束,我總心心念念那一碗黑乎乎的牛肉面。
說到家鄉的特色,大家更是樂于分享,以自己家鄉美食為傲。
聚餐也好,外賣也好,一個人也罷,美食帶來的歡快確實淋漓盡致,但在我的心里,卻抵不過一碗牛肉面帶來的踏實感。
在成都,美食種類繁多又各具特色,卻總是難以找到一碗正宗的閬中牛肉面,當真是一門遺憾,偶爾聽說開了一家店,滿懷期待而去,卻總失望而歸來,什么撫琴路啊、白果琳、人民商城,閨蜜說我為了吃個牛肉面真是煞費苦心。
也許是我對牛肉面的熱愛在朋友眼里成了“怪”,每每有閬中牛肉面開張,總要來通知我,比我的消息還靈通,讓我哭笑不得。
就在上周,朋友說又有一家閬中牛肉面,還聲稱是閬中原地取材,被店家的宣傳語笑到了,現在這年頭,都興這樣的廣告嗎?帶著一些期待去了,本以為會像以前一樣失望,沒想到來了個大反轉,味道確實很正宗。
細細打聽,店家專門從閬中帶了一位開牛肉面館子的師傅來做這個面,牛肉是閬中的,豆芽兒是閬中的,面也是閬中的,說實話,聽到這里,心里真的是有些感動,連師傅都是從閬中請過來的,要知道在閬中,這個牛肉滿可是不外傳的“看家本領”,看得出來店家確實很用心,當然味道也很稱心。
那天去的人也不少,店家幾個人進進出出的,在這個冬天里,額頭還有些小汗珠,讓人忍俊不禁,看來為了讓味道做到真正的閬中,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可是這一去一來,能掙個什么錢?一向心直口快的我不禁問了這個蠢問題。
那個美女店家邊收碗筷邊跟我說:“我就是個正宗的閬中人,離家這些年,想家的時候就想吃牛肉面”,“現在也只是在朋友的面館子里暫時用一下地方,大家認可了我們的味道,我就自己開一家牛肉面館子,這多好,名字就叫閬妹兒。”
我也笑了,這名字還真是親切可愛,許是長時間的尋覓,那天吃了一碗稱心的牛肉面,吃完了竟舍不得走,還認識了同一桌子的美女,若不是美女店家朋友的成都方言,生出了一絲身在閬中的錯覺。想著一直不理解我的閨蜜,便大氣的讓店家再打包一份兒,順便問店家準備在哪里開個店,那個“閬妹兒”說暫時沒有定下來,為了不與美味擦肩,就加了微信。
說到這里,如果你還是不懂為啥做為閬中人,那么的喜愛牛肉面,也沒關系,來日方長,咱們可以去試試這個黑乎乎的牛肉面,其貌不揚,但其味可心啊,哈哈。
牛肉面已深深根植在每個閬中人的生命里,流淌在每個閬中人的血脈里,浸透到骨髓里。
當你初遇閬中,記得來上一碗香噴噴辣乎乎的牛肉面,在百轉千回中驀然凸現,那感覺無異于他鄉遇故知。
如果不嘗一嘗閬中牛肉面,那么你對閬中的認識也就七分,差的三分就在這牛肉面,三分不多,市井的喧鬧愉悅是百姓的煙火氣息,三分不少,是記憶中每個清晨的開始標志。
從清晨的喧鬧開始,歡笑和期待從勺子的臊子中倒進碗里,吃近了心里,鮮香在街邊來往的人群中蔓延,
并不濃烈,卻侵襲心頭。
夜幕來臨,在萬家燈火中結束,定個鬧鐘,明天還是那一家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