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廬松竹之間,閑云封戶。
徒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階。
茶煙幾縷,春光滿眼,黃鳥一聲,此時可以詩,可以畫。
? ? ? ? ? ? ? ? ? ? ? ? ? ? ? ? ——明? 陸邵衍
-1-
記得剛畢業的時候進入一家咨詢公司面試,兩天的面試有半天是企業的業務總監做的一個演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總監說的一句“寧愿十年挖一口井也不要一年挖十個坑”,一場演講聽的人熱血沸騰。這么幾年下來,原以為自己是在挖井,但一個個都變成了坑,原因何在,我想可能總是徘徊在有用與無用之間。
我們做的大部分事情,期初不管是因為興趣還是有用,總有三種情況,有人三分鐘熱度興趣轉移了方向,有人卻在不斷的自問是否有用中慢慢懈怠,最后一種則是在每一天的練習中不斷精進。
森下典子在20歲上大三的時候,在媽媽的建議下和表妹一起參加了武田老師的茶道課,說不上喜歡與否,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還能跟表妹一起上下課。
一個不經意的開始,卻從無憂無慮的青春歲月到體悟人生百態的中年,25年的茶道學習始終都貫穿在典子的生命中,看似無用,卻一點一滴的讓生命變得有力量和充盈。
就如典子所說:庸庸碌碌的大半輩子一直像水滴低落杯中一樣,直到滴滿杯子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盡管杯里的水因為表面張力已高出杯面,但當某日某一時刻決定性的一小滴水滴落打破均衡,那一瞬間,滿溢的水便朝杯緣宣泄而下,人總是在時光的流逝中開悟,發現自我的成長。
這25年的茶道時光就在這本《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日日是好日來自佛經《碧巖錄》,意思是說通過修心來改變心境,即便是逆境也能以平常心相待。
-2-
剛開始學習茶道,武田老師說的最多的就是:不必問為什么,總之照著做就對了。
但典子和表妹在幾次課程之后仍舊錯誤頻出,甚至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被老師操控的木偶,因為一旦沒有老師的指點便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
這對于身為大學生的典子來說簡直不能忍受,但武田老師總是很淡定的說: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著做,也許你們會覺得反感,但茶道就是這樣,馬上去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聽手的感覺行事。
幾個月的練習,緊接著是一個月的暑假,再接著上課的時候,典子猛然發現手下意識的在做著動作,而此時大腦中什么都沒有想。不斷重復的一個一個小動作,點點滴滴串聯起來,不知不覺中就串成了一條線。
在茶道的學習中,武田老師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種感官來讓學生們感受季節的變化,比如老師經常搭一個小時的電車去采買著名的和果子、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插花、還有字畫、聽雨。
有一次在炎熱的午后典子汗流浹背的來到老師的家中,老師掛了一副“瀧”(瀑布),氣勢十足,運勁有余處墨汁還飛濺成沫,典子在看到畫的一瞬間便感覺飛濺的水花撲面而來,像從瀑布潭水吹來了一股冷氣,此刻才恍然大悟原來字畫并不是用來讀的,而是要像欣賞畫作一樣去細細的品位。
武田老師有一個大的花園,里面種了各種各樣的花兒,每一個周六去上課就能見到不同的花,于是一年四季都有了不同的韻味,春天充滿了朝氣,夏天沁涼,秋天寂寞中的華麗,冬天的皎潔。
老師并沒有把季節變遷的感觸直白的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們通過五感來感受四季的變化,于是,典子開始留意身邊的各種花草,原來大自然的花草比花卉市場的好要多,開始傾聽自然的聲音,原來大自然的聲音具有如此好的療愈作用。
-3-
典子已經畢業幾年了,工作不很順,身邊的人開始結婚,生子,好似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前行,唯有自己仍舊沒有安定下來,好似還在原點,典子說:總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沒有真正開始,始終沒有站在起跑線上,仍在原地游移不定,就像穿著溜冰鞋一直在原地打轉,又像匆忙間搭錯了車,老想在中途下車,盡管自己老是著急著要開跑,卻又不知道該跑向哪個方向。
心中充滿著焦慮,甚至覺得每個周六幾個小時的茶道也是在浪費時間,于是無法安心做每一件事情,總是出錯,武田老師仍舊平淡的說:出錯了沒有關系,但一定要好好的做完,而且任何動作都要用心。于是開始示范如何用心的做每一個動作,當典子跟著老師的示范開始用心做每一個動作時,心中所有的焦慮便煙消云散了。
學茶道的第十年,來了一個小姑娘,因為在電視劇上看到了劇中人物沏茶所以非常向往,小姑娘非常有天賦,而且勤奮好學,很快便能動作優雅的沏茶了,這一點雖然激勵了其他學習茶道的人更加的勤奮練習。
但已經學習十年茶道的典子開始懷疑自己可能自始至終都沒有茶道的天分,再加上性格的呆板缺乏隨機應變,甚至想到最開始學習茶道也不是因為喜歡,是母親的建議和表妹的陪伴,于是自卑的心理油然而生,遂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尋找著時機跟老師說明。
也正在這個時候,武田老師開啟了“茶事”,讓典子擔任“主人”這個角色,為了把這個角色做好,典子開始認真的查閱有關茶事的各種書籍,甚至自己制作了腳本,到此時她才真的了解茶事。
角色非常圓滿的完成,典子才發現通過“茶事”之前所練習的所有步驟都連貫了起來,那些如散沙一般的動作原來都是有前因后果的。
于茶道所得來的感觸,必定要學生自己在做中體會,老師示范著具體的動作,學生們由剛開始的不理解照著做,再到慢慢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感觸,最后獲得了答案。
這個時候才發現內心的那種欣喜原來真的是無法用語言去描述的,也才真的理解了老師為什么總是不說具體的感觸而只是正確的示范,此刻學生與老師擁有了同樣無法言說的境界。
老師不急不躁靜待著學生們獲得成長尋找到答案,不管是三年還是二十年,而對于學生來說,安心的做好每一個動作,只要能不斷有所領悟,一生便能持續的自我成長。
我們總是太著急看到成果,而無法靜待成長,其實不虛度每一天的時光,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盡可能的好,成長便隨之而來,所有的藝術都是沒有目的和目標的,而人的一生其實也是藝術,我們總是在尋找人生的意義為何,人生沒有意義,終點就是死亡,但每一個時刻、每一天都在我們的手中,意義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4-
人的一生最難以避免的就是生離死別,典子平淡的文字訴說著父親離去的平靜,未能好好與父親見面的遺憾,深夜看到這一段也是忍不住的淚如雨下。
“我深深的以為,想見面時,就見面,有喜歡的人時就明白對他說喜歡,花開了就慶祝,談戀愛時,就好好愛個夠,有高興的事與人分享時,就好好與人分享。
幸福的時候,好好擁抱幸福,百分之百真心體驗,因為這是人生唯一可以掌握的。”
在一次茶會中,典子和老師遇到了一位八十多歲氣質優雅的老奶奶:老婦人滿頭的白發梳成一個髻,身穿合宜的薰衣草色和服,手拿一條仙客來般淡紅色的大披肩,直挺挺地站著,讓我想起水仙花,實際年齡超過八十歲,卻不會給人老態龍鐘的樣子,口中還笑著說“來茶會學習,真的很快樂呢”。
二十多歲時的典子遇到八十多歲還談“學習”的老奶奶,甚至整個茶會上到處都能聽到“學習”二字,心中覺得無法理解,二十五年之后,四十五歲的典子終于開始教別人茶道了,也笑著說:往后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呢!
因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所要做的每一件“無用”的事,反倒是這些無用的事能夠讓焦慮的心有了一方棲息之地,并能夠獲取能量重新啟程。
就像練習書法一樣,我總是希望能夠盡快寫出秀麗的小楷,其實光練習本身就已經讓我沉浸其中,獲得某大的幸福了,我想這已是足夠了。
學習是一生的事情,成長永遠都沒有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