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一篇和瀚哥有關的文章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這是一篇引用瀚哥文章的綜述文,在文章的前半段講述的是一個深圳的中年男人,如何因為兩套房子陷入了無法自拔的中年危機的,瀚哥看完之后也是感慨萬千,雖然文章的后半段引用了瀚哥去年關于中產階層焦慮的文章,但是前半段的故事不得不讓人有種嘆息的感覺。然而,就在這篇文章發表的不久,華為就傳出了一個大新聞,這個新聞就是華為在清退35歲以上網絡維護員工和40歲以上研發員工,之后任正非又在發言說華為不養懶漢。一時間卷起了千層浪,大家人人自危,是不是“中年危機”來襲了?
一、職場爆發的中年危機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一直都是中國人最好的一段歲月,對于男人而言中年無疑是男人事業的上升期,正所謂如日中天就說的是這個時期。對于女人而言,中年是發展的成熟期,從心智到生理的全面成熟能讓人更加的游刃有余。然而,正是在這個時期卻出現了中年危機到底是怎么回事?
說到中年危機這個詞,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詞,瀚哥這邊查到的資料顯示,中年危機最早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心理學家、經濟學家榮格先生,榮格先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中年危機理論,他通過調查發現,人到了35-40歲之間將會陷入一種極度難熬的狀態,榮格先生將其歸納為中年危機。

瀚哥也在觀察自己周圍的同事朋友,的確人到中年出現了兩種很極端的現象,一種現象人到中年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事業發展蒸蒸日上,可以說是發展的最黃金時代,另一種現象,人到中年卻呈現出一種比較讓人擔心的停滯狀態,如果你在單位沒能上升到領導崗位,到了中年反而就容易成為事業上的瓶頸期,問題開始出現。
引用一個數據,在日本2015年的一個調查報告顯示,最近的15年中,日本人35歲-50歲之間的中年下崗待業人員數量激增了2.5倍,已經達到了273萬人,并且在日本特殊的企業制度下,一旦失業就意味著很有可能永遠的失業,雖然中國的現象不像日本那么嚴重,但是如果你在一個單位沒有達到該有的水平,進入中年也極其容易陷入所謂的職業天花板。瀚哥認為中年危機的形成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從中國人的結婚年齡來計算,中國人到中年的時候,往往是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的時間,到了這個時間一個家庭的經濟開銷將會出現一種快速的增長狀態,但是一般情況下,人到了中年之后出發在事業上有從員工到高管的突破,否則薪酬水平將會進入一個天花板時期,就是增長最高峰的階段已經過去了,開銷的增加與薪酬的增長不匹配的矛盾將會逐漸凸顯出來,這種經濟負擔在當下中國人對于子女的投入日益增加的時候就會顯得尤為明顯,如果再加上房貸、車貸等一系列的信貸,那么這個負擔和矛盾就有可能演化成為重大的經濟危機。
二是知識的老化加上競爭的加劇。如果說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增長速度最高的時段是什么時候?肯定是其學生階段到二十多歲這段時間,因為知識的積累和發展都逐漸趨于完善,正如同經濟發展到了一定地步會出現高速向中高速換擋的階段一樣,人一旦離開學校時間太長,沒有進入深入的學習的話,就容易進入一種知識彈簧門,就是好像你的知識結構蠻完善的,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了,但是隨著日益發達的高新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技術,中年人會覺得自己越來越跟不上趟,過去知識體系的更新換代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就像計算機界的摩爾定律一樣,現在的知識更新換代時間被大大地縮短了,如果你的知識不能及時的更新換代的話,隨著職場新人的不斷出現,像華為的老員工一樣被淘汰出局怕是不會太遠了。
三是社交結構的固態化逐漸出現。對于一個人而言,推動其發展的除了經濟、能力等因素之外,還有社交,一直以來中國人都在強調圈子,強調人脈的重要性,但是有一部分中年人進入了中年之后,由于工作環境的相對穩定,相對固定,從而會有一種社交圈不斷閉合化的趨勢,他們會滿足于現狀發展的現狀,排斥新鮮的事物,喜歡和自己原先熟悉的人交往,卻不愿意去接觸全新的人,如果這個時候他周圍的人還都是一些社交圈較小,持續性學習能力較為匱乏的人話,那么社交圈的封閉化將會成為一個可怕的靜止陷阱,將會成為一個人發展的桎梏,甚至將中年人提前拖入心態老年化。
在上述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年危機就這樣產生了,這種中年危機表現在外在的就是整個人的抗壓能力,抗變化能力的弱化,一旦出現職場的問題,就容易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陷阱。
二、如何能夠解決中年危機呢?
從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其實中年危機在很大的一種程度上是一種心理問題,是一種人類自我保護的機制,可以說是一種鴕鳥效應,中年危機的確存在,但是要破解中年危機也不是什么難事。瀚哥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考慮:
一是尋找經濟收入的被動閥。一直以來瀚哥就在反復強調一個主動收入與被動收入的平衡問題,你的工資收入算是一種主動收入,但是現代社會光有工資收入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有更多的被動收入,舉例來說,你可以通過發展自己的愛好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也可以通過投資尋找到未來的現金流。由于投資的手法很多,瀚哥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主要舉個小例子,比如說你除了本身自住的房子之外,又投資了一套住房,那么這套房子完全可以出租,來實現新的收入來源,甚至可以成為共享經濟的載體民宿,擁有更高的收益。

二是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一個人在入職之初就不該自己僅僅盯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工作,而是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找準方向深挖,保持對產業發展、變化的敏銳洞察力,從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當然,如果之前沒做其實也無所謂,因為知識的更新速度雖然很快,但是現在獲取知識的渠道卻是非常之多,無論是語音、視頻資料豐富,甚至不行各類培訓也是數不勝數,只要愿意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知識結構的全面更新,甚至把知識結構進化成為一種不斷學習的持續學習結構都是不難的。
三是不斷擴張自己的人脈網絡。雖然很多人一直覺得有一種有效社交的瓶頸,即所謂的150人瓶頸,但是瀚哥認為,這個瓶頸僅僅是深度社交瓶頸,但是實際上很多的機會并不是在深度社交中產生的,大家想想自己平時交往的人往往都是和自己的背景、身份、地位相接近的人,所以深度社交對于你的發展幫助并不大,只要你保持一個不斷擴展的社交圈,和愿意交朋友的心態,那種淺度社交也能夠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只有完全不同結構的人之間的碰撞才有可能帶來全新的收獲。
中年危機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沒有應對危機的心態,心理問題只要調整了心態,所有的東西都有解決的辦法。
(本文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和本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