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著單子來也沒接,就想放空一下,把有些模棱兩可的東西理理順。
一,過去三年連續三次做成功(拿到結果)的事有:
1.持續付費學習?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關于“韭菜”我覺得適合于無腦投入者。
如果你有獨立思考,“當下我學這個有助于技能或認知思維的提升“,且認真對待能從中學到新方法,給自己的知識體系增添一份,然后實踐成長,那么這個付費就是值得的。
尊重他人,迭代奔跑,完善自我。
2.后來居上的潛能? 這個詞形容我再合適不過了。
從純純純小白,被點名批評,身心巨大壓力,虐成狗的日子里,最終在第6期400多人(其中不乏專業文案工作者)獲得“優秀學員”稱號;還在老師精挑細選的高手群——魔鬼營里贏得電商文案第三名。后來也陸續在變現,都是課程推文和策劃案為主。
其實最主要是,我確實有寫和策劃方面的興趣,想要學好,抱著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棄的心態,所以每次都能有看得見的結果。
3.接受和分析能力強
自動自發愛好學習,總是空杯心態,哪怕熬夜也要學完做好筆記,有的甚至反復聽課、思考。
愛閱讀,速度快,比如300頁工具書1~2小時看完,有筆記,還能1小時寫出文章來。
那種邏輯性強的書時間就要更長,比如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也更燒腦。不過這樣的書值得精讀與反復看的。
二,復盤
回顧目標:一直想做個有影響力的人,過上自由人生。
【敘述過程】:
1.2003年畢業因為疫情,當時由于個子矮小復試時被刷,卻因不放棄而最終打動總監成功入職。
后來因工作時意外受傷,發現國企對于我們這種三無人員是沒有保險等措施的,盡管評了“優秀員工”得了300的賠償費,我還是毅然離開了。
2.在2004年南下深圳,不斷的跳廠,要么不是工資低,要么不滿某些不公平的制度,要么一時受不了氣,盡管都是大廠、臺企日企等,這些不良心態造成了我都呆不長久,自然沒存款。
3.擺地攤創業,跟同行爭地盤,跟城管斗智斗勇,跟自己調和孤獨……基本上我都能了解到市場上最流行的生意或產品。
但由于不懂電腦當時互聯網沒現在發達,有時候無法第一時間找到廠家,或者找到廠家也吞不下大批量的貨,永遠處于中部富不了也餓不死的境地。
說明我有敏銳的判斷力這個潛能,也不怕吃苦;但很明顯交際力不行,毫無城府和耐心。
所以,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
4.錯失機會
①進入移動公司上班,雖然是新人,但抓到了競聘機會,在一群老組長和員工中,通過“一把筷子”的主題策劃,展現出團隊精神,不僅第一時間吸引了領導們的眼球,加上內容條理清晰,獲得8.8的綜合高分(滿分10)而成功競選班組長。
在帶團隊期間,通過觀察、數據比對、質量監管等措施把新人團隊做到公司第二。
我還全程參與了公司春節聯歡會的策劃與執行、主持,帶著新同事(男)共同主持整場晚會,取得了“低成本、很連貫、領導滿意”結果。
后來因業務調整,深圳分公司遷往佛山,大BOSS找我談,希望我去那邊帶團隊,資源更多收入更高,但需要從0開始。由于當時已經談婚論嫁,沒有從0到1的完整經驗,自信不夠又放棄了。
②包括后來在廣州上班,剛一周就派去北京出差,一個對電腦一竅不通的人要去學CRM系統后臺架構,一周時間,真的是很大挑戰。
盡管后來公司因資金鏈垮掉了(2011年的CRM.市場剛啟蒙,需要長時間教育耕耘),我還是很感恩當初陽總的信任。
③婚后的我和愛人繼續回到廣州,在一家糖水連鎖店工作,也是很奇葩的。昨天我剛發現懷孕了,今天領導找我談,說讓我做店長(也是我夢寐以求的)…又一次與機會失之交臂。
其實,可以看出
我是一個工作態度非常優秀積極的人,領導也會看到我身上的某些管理特質或者說擔當的潛能,但我卻由于無經驗與當時企圖心不夠強而錯失機會。
所以,選擇>努力,敢于承擔更有用。
5.全職寶媽8年漫漫長路
轉眼,回到愛人老家,孝養父母兼顧育兒,20多歲一晃到了36歲,痛苦與不甘>快樂與滿足。
產后抑郁癥,遠嫁不適,當快到達真性抑郁癥(多次幻想著自殺,查詢怎么死不痛苦~)的時候,我遇到了微商女王團隊(賣祛濕茶)。
有機緣去了嘉興禪院,內心流了一整天淚;凈豐師兄幫我簽名“上善若水”(我很好奇他只望一眼就寫下這四字,他怎么知道我要強的呢?);逛了美麗的西塘古鎮,被公交車上一個老爺爺削好皮給老奶奶喂蘋果畫面感動;一連串的遇見讓我的心治愈了。
當一個人向內求時,很快一切都變好了。
后來開餐飲店,在突發孩子走失的事件之后,獨自創業的無助感迅速襲來,有什么還能比孩子更重要啊,然后馬上決定轉讓。
心有不甘的上班,某農業公司做培訓,畢竟時隔多年重返職場自然遇到不少困難,加之股東不合難上加難。
失去了很多,但也有收獲。
至今我覺得最明智的事:給孩子選了好的學校,隨著時間推移教育資源的優勢已漸漸顯露。
所以,選對平臺很重要。
回想這些年,無論外界如何變化,我的內心始終如一,就是要創業成功。
【評估結果】:
第一階段:畢業~工廠,沒有目標,心高氣傲
第二階段:公司~成家,知道不適合什么,但不清楚適合什么
第三階段:育兒~二次創業~上班~裸辭,依然目標搖擺,懶惰容易半途而廢。
第四階段:閨蜜去世~學文案~父母生病,開始成長承擔。明確了想要什么,了解了變現途徑,傳達載體。
反思總結:結果<目標
【分析原因】:
學發圈美學、學文案、社群主持、統籌等都成功了,獲得團隊長和群員好評。
學社群運營、私聊成交等妥妥地失敗。
寫文案過程中發現,每次所花的精力與交付時長不匹配,我更喜歡偏短線的交付,才有持續的成就感。
因此考慮調整,既要交付快又要用得上文案技能,還以后不容易被淘汰,持續增值,那只有短視頻了。
小結:
1.成長環境對人的認知影響非常大。
2.一個人要發展,必須早定位,不能脫離平臺,好平臺可遇但也要自己能把握住。
3.失敗的更底層原因是“懶”~80%的人都輸給了惰性。
【推演規律】:
①從頭來過,最初啥都沒有的小白時期,應該耐下心來做好工作,工資不高起碼多學點為人處世之道也不錯。
②中間兩次開拓新市場的機會,應該大膽求證,制定可行性計劃,勇敢去闖去嘗試。真的去做了又是另一個成長了。
有時候真的不能太關注自己沒有的,恐懼的,而是怎么才能實現這個事。
③地攤和早餐的創業,其實都不是好項目。一個是流浪者生意,一個是反脆弱很低的事。
并且兩者都需要有強大的人際關系,資源整合能力,這些恰恰是我最缺的短板。
④學社群運營、私聊成交等妥妥地失敗。
與人打交道的資源類工作,是短板,以前拼命補也不會有效果,又累又不賺錢。
學發圈美學、學文案、社群主持、統籌等都成功了,獲得團隊長和群員好評。
綜上所述,
我適合與事打交道的工作,策劃分析類,與趨勢相結合的事業。
必須是簡單的中短期可行性方案,就像打怪一樣,設置好反饋機制,形成良性閉環。
那么,短視頻+內容運營+私域變現,是一個有效路徑。
1.解決持續輸入輸出的問題,人都有惰性,方法若不行更是分分鐘破功。
解決方案:根據定位對標素材,注意:不是對標賬號喲!
2.提高轉化率,如果沒有流量=0,好的流量比大流量重要。
所有輸出,都緊緊圍繞價值主張來展開,比如定位是女性成長,那1000條視頻主旨、朋友圈引導戰略都是表達“要成長”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