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我看來,春節(jié)是一年中最閑的幾天:上輩基本都走了,自己的輩份水漲船高,自然不再有陪大輩子坐聊的職責了,自然也無須東家西家南家北家去走動拜年。這不,吃過早餐,到后山老父母的墳頭拜了一個年、叩了三個頭,這一天的任務便只剩下吃飯和睡覺了。
? ? ? ? 閑坐不如行走,我決定到銅官走上一遭。
? ? ? ? 銅官位于長沙市望城區(qū)北境的湘江東岸,自唐代起,銅官又稱陶都,歷來以陶瓷聞名于世,早在1300多年前的隋末唐初,銅官鎮(zhèn)便出現了大型的窯場,即現在仍保存完整的“長沙銅官窯”。這里是世界陶瓷釉下多彩發(fā)源地,被譽為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其產品在當時暢銷29個國家和地區(qū)。千年窯火一直未斷,開世界釉下多彩先河,創(chuàng)新詩詞書畫于瓷器裝飾,融入外國文化,開辟了“海上陶瓷之路”,是全國五大陶都之一。
? ? ? 老家到銅官,約十余華里,我對這個距離的定位是很不遠和很不近。
? ? ? ? 先講很不遠。從熱鬧與繁華的角度來講,小時候我們心目中的銅官,擱到現在,至少可以等同上海,也許差不多就是紐約了。那個時候,去銅官,只有現在很時髦的方式一一徒步。家人親戚去銅官辦事、置辦東西,若是偶爾準許我們小孩子同去,這于我們不亞于喜從天降,是絕不會說遠、嫌遠的,也是絕不會說累的,去的時候一定是興致很高地走在前面,回的時候也絕不會垂頭喪氣落在后面。因為惟恐大人生出不喜我們同往的心思而下次不要我們再去。由此來看,這個距離不是不遠,當是很不遠。
? ? ? ? 再來說說很不近。八十年代中期剛參加工作那會,薪酬低,約摸四十來元,而物價開始逐步放開,一個月下來,不擠不摳是難有多余銅板的。可一想起父母供我讀書不容易、很辛苦,我吃上國家糧了,可他們還在鄉(xiāng)下受累受苦,心中便會油然而生一種不忍的情感,便會自覺的從微薄的工資中、從牙縫中擠出十元、二十元,通過郵局寄給父母。這一二十元錢,須得父親步行到位于銅官街上的郵電所才能領取,這一來一去就是二十余華里,二十余華里,對于當時已過六旬的父親,緊走慢趕怎么也得兩個多小時。如今父親早已離我而去,再到銅官,站立在原來郵電所的位置,忽然感覺從老家到銅官的距離,不只是很不近,而是那么的遠,遠得我眼眶都有點濕了、鼻子都有點酸了……
? ? ? ? 前面講到老家與銅官的地理距離,是既很不遠又很不近,這種說法顯示出明顯的主觀性。回想那時候,我們與銅官,其實有一個距離是絕對的。這個絕對的距離,主要源于人與人的區(qū)別,更確切地說是人與人不同口糧來源的區(qū)別一一我們鄉(xiāng)下人是從土里刨食,他們街上人都有國家按月配給的大米。那時銅官鎮(zhèn)上的孩子們被我們稱著"窯渣滓",之所以要如此貶稱他們,是因為他們因著口糧的性質問題對我們鄉(xiāng)下小孩不屑一顧,當然還不只是不屑一顧,我們每每來到街上,必然遭遇到罵作"鄉(xiāng)里寶"和被一串一串扔瓦片的待遇。
? ? ? ? 改革開放之后,農村得到較快發(fā)展,農村人生活象是芝麻開花一一節(jié)節(jié)高,而銅官街上的產業(yè)工人倒是因為企業(yè)不景普遍出現生活下降,他們身上過去那種因身份性質的優(yōu)越感,自然早就已經蕩然無存了。前陣子回鄉(xiāng),遇上兒時一個玩伴,現在干著殺豬的營生,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宰豬、褪毛、開膛、大卸幾塊,而后運到銅官街上去賣,九十點便賣完了,生活還蠻逍遙。他講有一次,有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街上人(估計就是當年一"窯渣滓")來買二兩豬肉,他奚落道,您買這么一點點,喂貓嗎?那人居然一聲不吭走了。
? ? ? ? 人生,真?zhèn)€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