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塢可以說是當下言情小說界最炙手可熱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在趙薇將其作品《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翻拍成電影后,不少影視公司向其拋出橄欖枝,目前正上映的《原來我們還在這里》是其第二部被拍成電影的作品。她的小說,除了《許我向你看》和《蝕心者》,其余我全部看過。這部《原來》,之前讀過兩遍。男主角程錚因其癡情一直是不少書迷的心頭好,但我卻一直對他提不起興趣,總覺得他太孩子氣。這次重讀,才發現了他的好——正是因為孩子氣,才癡情。
孩子氣的人,內心所追求的多簡單純粹,對事物充滿熱忱,勇往直前,同時又有幾分執拗,看準了一個目標就不會輕易放棄。所以程錚會只因為偶然間看到的那雙“仿佛有兩簇火在燒”的眼睛而對蘇韻錦心動并念念不忘;會在蘇韻錦不斷退縮的情況下仍不灰心,窮追不舍;會在分開四年后依然忘不了她。
其實《原來你還在這里》和《霍亂時期的愛情》有幾分相似,都是男主對女主一見鐘情,并癡心不改的故事。一個是偶然間樓道里“火光四濺”的對視引發此后十幾年的糾葛,一個是一見傾心之后半個世紀的等待。而兩個男主除了癡心外,最大的相似就是天真、孩子氣。
程錚自不必說,家境優越,成績優秀,工作順利,除了在蘇韻錦這里沒遇過什么挫折,生活太順遂、沒受過傷害的的人大都保有幾分赤子之心。阿里薩的天真主要表現在對待感情的態度上。他初初對費爾明娜動心時,母親說:“趁你還年輕,好好體驗愛情的折磨,因為這些事情不會持續你的一生?!比欢聦崊s是對愛情的狂熱和愛而不得的痛苦貫穿了阿里薩遇到費爾明娜之后的全部生命。其實很難想象一個步入暮年、經歷過全部人生階段、看遍世事、白發蒼蒼的老人還能對愛情抱有如此虔誠狂熱的態度。而這正反映了他的孩子氣。只有孩子才會對事物有純粹的喜愛,才會不管事情如何改變依然對喜愛的事物保持初心,鍥而不舍。因為在成年人面前利益遠比喜好、感情重要。
《霍亂時期的愛情》里費爾明娜的父親、《原來》里的沈居安都是典型的成年人。一個因為阿里薩家境貧寒而阻止女兒和他在一起,一個用愛情換取社會地位。在他們心里社會地位、權利、財富這些遠比純粹的感情要重要。
物質是人存在的基礎。追求成功、財富本無可厚非。只是當所有人都在做大人、裝大人追求物質的時候,還有人能夠保持天真的孩子氣,追求存粹的感情,癡心如許,就顯得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