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臨近年中,銀行再掀攬儲大戰的話題再次引發市場的關注。各大銀行求“錢”若渴,攬儲大戰風起云涌。
銀行攬儲的方法層出不窮,而最簡單也最快的方法就是上浮存款利率,提高存款人的利息收益。
近日各家銀行均不同程度上浮了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在20%到30%之間,最高的甚至到40%,現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很多都開始破5%。
雖然這次利率上浮幅度很大,但實際取得的效果卻一般。和之前的定期存款相比,利息收益的確是提高了很多,但現在市面上各種理財產品還是很多的,無論是銀行理財、互聯網理財還是基金,這些的利息都比定期存款高了不止一點兩點。
就拿大家很熟悉的余額寶來說,寶寶類的收益率在五月份紛紛突破4%大關,這還是互聯網理財最低的收益。
因此,銀行間的攬儲大戰看去好像很激烈,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
圖片源自網絡
門檻高也是攬儲效果不明顯的一大原因。雖然銀行已經大力度的下調了大額存單的門檻,從100萬降到現在的20萬,但這對于一般的工薪階層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只能望而止步。在現今工資跑不過通貨膨脹的時代,物價高、消費種類多、工資低、還要背著房貸這座大山,普通的工資階層很難拿出20萬來的。
不過,一些老一輩的人或退休的老人,對這個銀行上浮利率還是很有好感的。首先這些人年紀都不小了,工作了一輩子,手上總會有些存款;而且由于這些錢不能拿去冒太大的風險,銀行理財產品就成了不錯的選擇。還有就是老一輩人對銀行的信任比年輕人高的多,年輕人更多的是對互聯網理財情有獨鐘。
如果沒有這批潛在的客戶,銀行不是白費功夫了,要知道銀行是不會做無用功的。
本文章為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還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我們致力于傳播有價值、有態度、有深度的理財知識。
微信搜索“有料YouL ”,更多好文等您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