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
導讀:寫作文離不開“編”,但是將作文“編”的像真的一樣,就需要有技巧了。
很多中小學作文讓人看過都有一種“很假”的感覺。
“不真實”是作文中的大忌,你就是“編”作文也要編得像真的一樣才對。
但是對于生活經驗閱歷不豐富的中小學生來說,寫自己經歷的事還基本能做到“真實”,如果寫“想像中”發生的人或事,就很容易“ 編”的不像。
但是,寫作文還真離不開“編”,也就是利用想象力。
那么,怎么“編”作文才能做到以假亂真呢?
今天,我們就從作文中人物的“說話”舉例說明,你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使你作文中描寫的人或事“像”真的一樣。
1、 什么樣的人就要說什么樣的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一類人都有其共同的性格特點,在寫作文時不能違反這一規律。
比如,老年人的語言特點是緩慢,甚至有些嘮叨,你按這個特點寫,就容易體現出“老年人”的角色設定。如果將“明天咱們一起去嗨動感單車”之類的話安排老年人“說”出來,就有些不倫不類的感覺。
諸如此類,爸爸說話帶“女人味兒”、媽媽說話帶“爺們兒味道”、農民說話帶“書生味道”,都會讓你的作文顯得“假”。
2、 長話要短說。
寫作文并不是要特別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因此,在人物對話描寫時也要格外注意這一點。
比如,在現實中一個人說起話來可能會滔滔不絕,遇到話癆級別的大神更可能給你侃個半小時不帶停嘴的。
那么,在寫作文時就不能如實寫了,不然你的作文會顯得羅羅嗦嗦。
這時就需要學會“長話短說”和“分段說”兩個寫作技巧了。
先說“長話短說”的寫作方法:提取總結人物說話中的“精華”,并融入到作文中。這非常考驗總結提煉能力。
然后是“分段說”的寫作技巧:如果這個人說的“長話”的確很有價值,哪一句都不舍得刪除,那么就可以通過分段展示的形式予以表達。
舉一段話的例子看看:
小明哭喪者臉說:“......”。
然后抹了把淚繼續說:“......”。
他又偷偷瞄了一眼爸爸,小心翼翼接著描述事情的經過:“......”。
看到爸爸臉色緩和下來,小明放心了:“......”
為了表明愛學習的態度,他檢討的同時將手放在了書本上,就像放《圣經》上宣誓一樣:“......”。
......
諸如此類,用神態、行為等將一個人的“長話”分成若干小段,反而更生動、精彩。
中小學生能做到以上兩點,起碼會使你的作文在人物語言描寫方面“編”得像真的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