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 平凡亦可
父親對我說要買一輛摩托車,新的有些貴,二手的就好。
整個小學(xué)六年家里唯一一輛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是父親那輛自行車,母親說那是95年結(jié)婚時買的。暗紫色的車架,車把可以用銹跡斑斑這個詞準確的形容,彈簧式的鈴鐺,叮鈴鈴,叮鈴鈴伴隨了我整個垂髻之年。
我對這輛自行車并沒有太多的好感,畢竟他確實太破了,破到四年級學(xué)騎車的時候,我都不屑去踩他。但是學(xué)騎車是一件趣事,父親首先從后面扶好車子,然后我從側(cè)面跨上車子,車高人矮胖,所以只能瞪半圈,我在上面瞪,父親在后面扶著。院前的馬路上徘徊了一周,父親都沒有松過手,直到晃晃悠悠我騎出了門前的那一百米路父親喊我回來。現(xiàn)在一想那次也許是父親第一次松開手,父親當(dāng)時的心情肯定是比我還要緊張的。
我喜歡他那清脆的鈴聲,叮鈴鈴叮鈴鈴。叮鈴鈴的聲音響起的時候,肯定就是父親下班回來了。偶爾也討厭,叮鈴鈴,叮鈴鈴,父親又要去上班了。我喜歡和父親在一起,我的童年是在爸爸的肩上還有奶奶的背上長大,小時候身體明顯寬與同齡人,“胖子”這個稱呼一直被叫到了現(xiàn)在。這與父母,奶奶的溺愛是分不開的。
車是父親的馬,但卻沒有喂他最好的料,在我眼里父親是最好的修車專家,補車胎,換車胎,緊扎線,換鏈條無一不精通。如果午飯之前沒有補好車胎,午飯肯定是要推遲的,母親短不了罵幾聲“你那破車比命都重要。”在我現(xiàn)在看來,父親不給馬喂好料的原因只有兩個,一個是山里的路著實廢車,這是硬性條件。第二個根本的而又最主要的原因是“錢”。在零幾年一個月一千來塊錢的工資并不是多么豐厚。父親一個人扛著一家四口,小時候父母經(jīng)常為了生活的瑣事吵架,這個狀況在父親下崗以后才有了好轉(zhuǎn),父親從一位廠子里的師傅,變成了一位工地上的師傅。
說起父親的工作,看起來很體面,國有水泥廠的工人,實則只是一個干了十八年的編外人員。十八年間見證了水泥廠由興到衰的演變,見證了水泥廠是如何從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廠變成保定有名的標桿企業(yè),見證了一個名揚“縣”外的企業(yè)如何被挖掘機一天天鏟平。國企,不差的可能不是是質(zhì)量。
父親要買摩托車這事兒的從我四年級開始說起,父親想買一輛摩托車,可能是因為下夜班騎車比較累,畢竟四五公里的山路。也可能是下班的這條路只有父親一個人騎自行車吧。某月某日,父親聽說一位同事準備將自己的摩托車賣掉,700快錢,八成新,小踏板,也是紅色的。這輛摩托我大概見過,每天他都會比父親早些時間從我家門口飛馳過去。父親下班回來將這事兒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到后說“那就買吧”,母親看著有一絲不愿意,但是更多的是贊同。我肯定是家里最贊成的,摩托車也算是一個稀罕玩意,村里并不多。
在我看來父親并不是一個果斷的人,因為父親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可以用“徘徊”這個詞來描述。買還是不買?買,肯定是因為喜歡,不買,原因也很簡單。就這樣,徘徊著,隔三差五的修一修車,隔三差五的母親罵幾句,只不過多了一句“讓你買摩托你不買”。隨著年齡的增大,愈加的能理解當(dāng)時為什么父親沒有買摩托車的原因了。
同事沒有賣車,父親也沒有買車,一年多以后廠子倒閉了,自行車也用不著了,從此以后再也沒有聽到過叮鈴鈴的聲音,那輛自行車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不僅搭載了父親,在某種意義上也與父親一起扛起了這個家。自行車退役了,但是父親沒有,幼小的我,年邁的奶奶,一家四口四張嘴。
我記得父親下崗那年,母親和父親大吵了過一次,摔碎了碗,門也被砸了一個拳頭大的洞,他倆會吵架,但是從來沒有這樣過。爸爸喝了酒,我也不知道他喝了多少,后來我摔了他的杯,那是我看到父親第一次掉眼淚。生活也許就是這樣,父親把他的青春或者說是上半輩子最好的年月都給了水泥廠,整整十八年,但是到頭來什么也沒有的到。
父親太傻,傻的可愛。無論生活怎樣,父親從來沒有抱怨過。
可能是因為姓于的緣故,不知道誰給父親起了一個“老驢”的外號,這不是嘲諷父親。
? ? 生活總的繼續(xù),后來父親做了農(nóng)民工,四十多歲的人,拿起工具,重新學(xué)習(xí)技術(shù),從小工到現(xiàn)在一名技術(shù)讓同輩夸贊的“師傅”短短兩年父親快步走完了別人需要六七年的路,我不知道爸爸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每次父親回來,都是說干活多么輕松,吃的好,管事的對他也好。前面的兩個我肯定是不相信的,但是我覺得工地的“頭頭”肯定是看好父親的。父親那種憨厚老實,在我眼里是任何一個人都比不了的。
父親有一句口頭禪“在學(xué)校吃好,別省著,學(xué)習(xí)什么的無所謂,身體最重要。”
? ? 從爸爸下崗到現(xiàn)在,家里的生活條件變好了,家里在城里買了房子,家里的舊房也進行了裝修。但是父親的那種簡樸一直還在,去年實習(xí)過年回家,給爸爸花了四百塊錢買了一件棉襖,父親沒有表現(xiàn)出多么的喜歡,口氣里有一種譴責(zé):“去年你媽買的衣服還沒有穿幾次”他不愿意讓我花錢買這么貴的,但是逢人就會說兒子花了多少錢給我買的衣服。
已經(jīng)好多年沒有見過父親騎自行車了,上學(xué)回家的時間少,現(xiàn)在工作了,陪父母的時間更少了,父母不會玩微信或者是QQ,聯(lián)系只能是電話,還好這么多年我與父母有了一個良好的默契。每周最少打一次電話,電話中經(jīng)常嘮叨的:“沒事了就會家里打打電話,照顧好自己,家里都好”。父母不給我打,怕影響我上課,我也害怕父母給我打。
父親說:“等你有孩子了,我就干不動了,我給你在家看看孩子,你媽愛打牌,就讓他去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