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突圍》第三章:重新認識金錢。在寫本章之前,已經讀完第四章時間,然后發現作為鄉村教師,我就說典型的“錢少、時間多”。所以這兩章看下來,前半懵懂,后半無謂。但是沙里淘金,有些認知還是值得整理一番的。
1.掙錢就是助人。(所以不要羞于掙錢)
2.在金錢因素以內,富人的道德閾值更高。(所以不要仇富了)
3.收入低而不改變,是因為他們不愿。(認知受限,和懶的理由一樣)
4.舒適區、恐慌區、學習區。(那么你在哪個區?)
5.開源節流重開源:投資自己。(必須是有產出地投資自己,小心落入陷阱)
6.需求——供給——可替代性。(若想賺錢,就成為稀缺不可替代的那部分。)
7.挑選技能時可以看看“骨灰級”玩家的收入是多少。
8.不斷增加資產性收入在你的總收入中的占比。
本章內容,最戳心的就是資產性收入,因為工作多年,我一分資產性收入都沒有。關鍵是我還毫無辦法。
然后就是關于三區界定。舒適區,恐慌區,學習區,概念從名稱就很容易看懂,但是真正的劃分并不容易。我們每天做的事,要做的事,想做的事,哪一件歸于哪一類,我真是毫無頭緒。所以我打算招募同伴,周末相約去咖啡廳,既文藝了一把,也能更深刻理解成長之路。
而在挑選技能方面,我覺得這是我本章最大的收獲。作為老師,并熱愛著教育教學,我挑選了四個職業:普通教學,在線教育,銷售,美食。而目前要學的一個技能就是flash。
而投資理財是我最大的難題,試著接觸過多次,效果不好,也就放棄了。既然我的努力方向不再這邊,也就不強求了,多尋找其他資產性收入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