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譯文:上至天子,下到百姓,全都是以修養自己的品性為根本。如果這個根本混亂敗壞了,那么要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本末倒置,將本來應當重視的事忽略,將本來應當忽略的事重視,想要發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那也是從來沒有的事。
感受:千層之塔,始于壘土。一個人做事,如果不從最根本的地方入手,將不會有大的建樹。修身即為修己,是一個人生命的立足點,是生命的標配,要不斷修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當有了這個配置后,其他的配置都會相應產生。
為什么要修身?
是為了讓自然的生命向德性處提高,而不是為了一己私欲;是為了自己內在生命的平和滿足而不是為了向他人招搖顯擺。
如果有了修養,而沒有其他并不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比如顏淵;如果沒有修養,而有其他也不是什么讓人羨慕的事。比如高檔車里的低檔行者。
我們做咨詢何嘗不是如此,如果不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自己沒有一個穩定的人格結構,只是用一些技術來和人打交道,如何可以對別人起到療愈的效果,又如何能讓人信服。曾有人說「有的咨詢師是在用人格療愈別人。」,這說明一個人的修養是何等重要。所以說,一個真正可貴的人用自己的修養贏得別人的尊重。
知一,即為知本。知是知見,格局和信念,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堅定自己的信念,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