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門前一條彎彎的河,河邊風景是一支甜甜的歌。
雖然它談不上多么的漂亮,但獨得靜謐,在此待上一陣子,聽聽流水,放空心緒,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去年初冬,和幾位發小溯流而上,行步至水壩前方,見一片樹林,林下有草,也有沙灘,于是感嘆,在此設席喝茶,絕啊!
于是,來這里喝茶,便成為心中的一份期待。
清明小長假,楊建明、章坤兩位發小回鄉祭祖。4月3日午飯后,我們外出踏青,沿河而上,來到了去年初冬見到的那片樹林處?!按核跎毫殖跏ⅰ保瑢懙?,便是這里了。
我對楊、章二人說,若能在此喝茶,該是怎樣的享受!
我本是隨口說一說,因為覺得機緣還未到。
楊說:那我們現在回去拿茶具啊,反正現在時間還早。
于是我們三人快步回家,打包好所需茶具,由我開著一個三輪車,載著茶具和兩位發小,來到了小樹林處。
當我們布置茶席時,才發現一塊木茶盤,沒有帶來。于是我們在河灘邊找了兩塊平整的石頭,一塊承載火爐,一塊當做茶盤,正好可以放上三個品茗杯。
楊建明說,那塊茶盤沒有帶來,反而增添了一份就地取材的樂趣。
布席、生火、燒水、泡茶,每個環節,都很簡單,也很流暢。
第一壺水,燒得很慢。從木炭點燃,到它釋放能量,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為此,考慮到第一壺水難以燒開燒透,第一道茶,我選用了今年新出的綠茶。
綠茶,無須沸水,便能沖泡。
等用完一壺水,爐子中的火炭,已經開始噴吐烈焰,趁這氣勢,我們再滿上一壺水,很快就沸騰了。
于是第二道茶,我泡的陳年白茶。耐泡,且泡過后,還能煮。
在楊柳林下,淺灘之上,流水之旁,我們靜靜的聊天、喝茶。時而,樹林中傳來陣陣鳥叫。何其悅耳!時而,河面上游過一群鴨子。
楊建明見狀,說這就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清明時節雨紛紛,而今天的雨,似下非下。偶爾,天空飄來點滴細雨,我們亦不慌忙,只是靜靜的享受此刻的愜意。一盞清茶任此時,也無風雨也無晴。
楊建明說,以后大家為了事業奔波一方,聚少離多,向這樣在野外如此清閑的喝茶,可能很難再有!
我說,此刻我們所做的事,勝過了世界上的一切奢侈品。
古人論茶,說:“一人得其神,二人得其趣,三人得其味”,而此刻,正好是我們三人,三個光棍,三個閑人。似乎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情,都是和最親近,最真摯的人一同發生的。很多期待已久的美好時刻,似乎也在在和最親近,最真摯的人一起的時候,才會自然而然的得到。
三人得其味,是其真味,得茶的真味,也得彼此性情的真味。
面對著悠悠的流水,想起孔老夫子當年站在大川之上,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千秋感嘆。但是我們志不在千秋,唯意在此刻,在一杯茶中。
2017年清明時節
記于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