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晨讀感悟| 清晨三件事,打卡小總結

2017年6月21日,灶友檀子在群里招募清晨三件事的隊友,只有三個名額,我剛好看到,于是立馬私信勾搭了檀子,要求加入群里,很快通過驗證,加入到一個新的小集體。

那天自我介紹是這樣的:柳絮,坐標深圳,間斷打卡選手,拖延癥患者,檀子姑娘的打卡群規像一劑良藥,我要先試用一個療程看看。

得到了其它小伙伴們的親切鼓勵,頓時覺得找到了組織。


打卡讓我清楚地知道這一個月做了哪些事

30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我從沒哪個月像這個月一樣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怎么過的,也從沒哪個月像這個月一樣堅持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務。

不慌不張,心里有數。

從打卡初期裝修辦公室,中間去上海出了一趟差,小灶開營后堅持每天晨讀留言和感悟,過去一個月的時光,仿佛歷歷在目。

我頭一次在回憶近期時光時,沒有覺得自己虛度光陰,頭一次覺得自己在朝好的方向轉變。

因為每天都會給自己安排晨讀感悟的任務,所以會為了完成任務而花很多時間來輸出;為了快速高質的寫文,輸出又倒逼輸入;因為輸入輸出需要很多時間,所以會主動要求自己提高八小時內的工作效率。

仿佛蝴蝶效應一樣,輕拍一下翅膀,就改變了世界。

我不僅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我還清楚地知道這一個月沒做什么:

我居然沒時間追美劇,沒時間逛淘寶,沒時間睡懶覺,沒時間看娛樂八卦,沒時間刷朋友圈...

這在以前,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原來,習慣是真的可以改變。

用一個好習慣,替代一個壞習慣,劃算!


打卡其實只是一種形式,我們最終的目的是養成一種習慣,而不是完成每一次的打卡。

在打卡到三分之二時間左右,我打卡清單上的跑步和晨讀感悟基本上是形成了兩個習慣:一個是清晨早起鍛煉,一個是每天堅持輸入輸出。

6月是深圳的臺風季,經常早上會下一場大雨,所以有時會不能完成跑步的任務。不似剛開始打卡時的緊張,在任務清單上打叉時,會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內疚感,我會在家跳鄭多燕或者自己練習瑜珈動作,又或者只是挑一本書,坐在窗前,在沙沙的雨聲中,在帶著墨香的閱讀中,開始新的一天。

當我可以坦然地在清單上把沒完成的任務打一個叉的時候,我開始清楚自己在乎的更多是實質的改變,而不光是表面形式上的東西。

打卡從來不是為了給別人看,打卡只是讓我明白,我努力地過著每一天,不浪費一分一秒。

我有一種自己把握住自己的感覺,而不是被一些其他壞的習慣左右。

這種微妙的心理變化,只能意會,無法言傳。


我以為自律,改變的只是我自己,然而實際上是,自律改變的不止我自己,還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身邊的人。

閨蜜文采很好,但半年難得動一次筆,在我的循循誘導下,她也開始在簡書上寫文章,結果不得了了,這姑娘像轉性了一樣,從以前每天下班回家追劇看漫畫做面膜,變成每天回家更文更文,東西寫得好,投專題中專題,投首頁中首頁,于是更加發狠再更文,嚇得出差回家的老公看到自家老婆十二點還抱著電腦寫東西時,以為她被人家下蠱了......

以前晚上,誰給兒子洗澡誰陪兒子睡覺,都是我和老公石頭剪刀布決定的,自從每天晚上我要寫晨讀感悟后,老公都會主動拉著兒子洗澡,和他講故事,玩葫蘆娃打妖怪的游戲,并且告訴兒子說:媽媽在做作業,你別去打擾噢,以后要像媽媽一樣專心啊......

老媽看著我每天起得比她還早,還睡得那么晚,天天看書寫文章的,也不陪她看《我的前半生》,忍不住吐槽說:你要是高考有這么努力就好了.... 嗯,好吧,其實我知道她的潛臺詞,當年你就是一飛天蜈蚣,要你讀書跟要你命一樣,沒想到你也有今天....


嘿嘿,不管怎樣,我反正是挺喜歡現在這樣子的自己。

嗯,不多說了,我得趕緊打卡去了。:)


堅持打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