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用來結束爭論的節點】

【邪惡——用來結束爭論的節點】

有時躺在床上,看著新聞。

忽然有種出家的沖動,伴隨著對長大的理解,那些扶老太太過馬路一系列小時灌輸的雷鋒帽也有些偏轉。對于走到道德邊角的思想好像很難看清什么是善與惡。

小時候很簡單的舉例問題(偷就是惡,幫助乞丐就是善),到現在咋變成了難以琢磨的哲學論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以前看過一個電影【告白】里邊講述的老師和13歲的學生分別邪惡的一面。可笑的孩子為了證明自己,讓自以為有天才基因的母親關注自己。竟對老師的孩子動殺心,同一個莽撞的同學合伙完成這項感覺無所謂別人心情的過程。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個可憐的老師的丈夫患有艾滋病,與女兒相依。

得知后真相后她最終以惡治惡,讓那些無知疼痛感的心恢復扎心的疼。


兩個小時的過程如同走過一生中的全部黑暗。

如果一個人失去愛情,沒有了親情,不入眼友情,那也許對世界無牽無掛的心就隨便飄蕩。遇冷風即墜入死亡,遇撫光則安之以情。

如果一個倍受畸形愛的低喃,那顆心也會跟著感覺走。這樣的人往往以死亡予別人,去找精神委屈的滿足和想要被關注的貪婪。

這么惡心的電影估計也只有這個思想極度灰暗、視角扭曲不堪的民族——日本,才能精準的揭露些那些不符合的節奏。但好像也只有他們敢直視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些存在的真實。


對于13歲學生故意殺人卻不用為之行為負法律責任時,那個道德也沒有什么建議了。

很氣的心給那可惡的學生附上了邪惡的標簽。

但最近得一本(邪惡論)解釋,感覺自己那顆心也有些邪惡了。這個學生也許本身不邪惡,只是那暗淡的環境擠壓的思想里注視的都是灰色,所以那些邪惡的行為和不知醒悟的頭腦才能展現出來。

反而那些同學因老師的話,給他貼上殺人犯標簽,各種侮辱與攻擊。這相比才更具邪惡的心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