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首提股市樓市各歸其位,尊重各自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用刺激手段。
股市和樓市作為大眾投資的兩個主要產品,從2000年以來,對中國中產階級財富的積累發揮了重要作用。中產階級的人數已經超越美國。同時中國很多企業的擴張,也是依托了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的增長(除了華為等少數企業)。股市樓市的發展同時也解決了地方財政,國企改革等國家層面的問題。
當然,隨著這15年來股市和樓市的高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個股的年平均漲幅不低于10%,1,2線房地產的年平均漲幅不低于20%。目前從個股平均市盈率和房地產的租售比來看,都接近50倍。這些數據表明,跟世界同類市場相比,在中國這個特定市場上,還是存有很大的泡沫。
這些數據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中國高速成長的積累,也要注意金融杠桿工具在中間放大了的效應。雖然銀行的要求是所有貸款投入實業或消費,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些資金80%直接或間接用于投資和房地產。而所有貸款的抵押工具又基本上也是以股票、土地和房產為主。這給未來金融市場埋下了風險隱患。雖說當前市場已經經過多輪調控,現在還不屬于高位。不過從全球化估值對比來看,不具備任何吸引力。
正因為中國投資途徑主要就這么兩種,如果股市樓市同時大幅下跌,對整個中國經濟及中產階級的財富都會產生巨大的威脅。大家想象一下兩者同時下跌三分之一會出現什么情況?金融市場崩盤,企業大量倒閉,中產階級消亡...
所以,股市樓市如果真出現同時巨幅下跌的情況,國家必然會采取措施。國家希望通過穩增長,調結構,一定程度的控制泡沫。反映出既要依賴,又要控制的目的。一個得到抑制,另一個就會得到發展,在近些年宏觀政策上有明顯的表現。當然這僅僅是國家的預期,實際的表現絕不會像預期的這么美好。所以相信大家對宏觀政策的多變也應該有切身感受。
理解了以上所述,對我們的宏觀面判斷上有一定參考意義:
1.兩者同步快速發展,是飲鴆止渴,最終將帶來災難。
2.兩者同步快速下跌,是國家金融體系所不能承受的。
3.如果非要做個選擇,在目前這個階段,房地產市場穩固發展的作用更加有意義,穩定性更好。如果房地產下跌所帶來的風險也會更大。
4.穩增長,調結構是理想主義,現實狀況不大可能這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