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時烏魯木齊還飄著小雨,因為住在新市區,距離機場不遠,窗外并不是繁華的城市,目光穿過一個園區和幾條馬路,遠處就能看到半高的山丘和天邊卷起的烏云。天氣預報今天多云,吃過早飯,小雨也停了。
今天的第一站是天山天池,其實天山天池并不在烏魯木齊市,而是在臨近的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只是因為距離烏魯木齊1個半小時的車程,所以成了所有到了新疆尤其是到了烏魯木齊的游人必去的景點。所有到過天池但能記住阜康的游人也估計在少數。
后幾天的行程都是自駕,由于之前就聽說新疆沒有4G網絡,所以提前下載好了百度離線地圖。出發10分鐘就又返回酒店,因為忘帶身份證,還好剛出發就想起來。在新疆,隨身帶身份證非常重要,加油要身份證,并且除了司機外的所有乘客不能進入加油站,各各景點買票要身份證,進入各各景點內單獨的園區也需要身份證,通過路上各種繳費站也會被抽檢身份證。回到路上,烏魯木齊市區到天池很好走,高架然后上高速,一路開就到了。新疆的告訴車道比較窄,路邊還有煤渣之類的東西散落。
到了景區門口,有巨大的停車場,天空還是陰云密布,看來看不到藍天下湛藍的天池了。買票入園,還是新疆景點的套路,入園+長長的區間車,區間車第一站是哈薩克風情園,被我們跳過直接前往天池湖邊,路上導游講解說由于道路修繕,第三站暫時關閉,8月份以后還會向游人開放第三站,可以從高山上俯視天池。
下車后穿過一片山林,群山環繞的天池就呈現在眼前。湖濱云杉環繞,湖水清澈碧透,四周群山環抱,峰巒挺拔,幽谷深壑,雪山藏在棉絮般的云海深處。湖面上游船開過,水面徐徐散開巨大的三角形漣漪。湖岸上一邊有黃色的娘娘廟,另一邊山間是白色的氈房群落。背后天空已經放晴,但云朵剛好停在山邊,將群山和水面滿滿蓋住。
也許是先一步看到了喀納斯,或者因為名氣太大期待太高,又或是天氣原因,天池并沒有帶給我們太多的震撼驚喜,當然這并不影響它的魅力,只是相對而言。天池景區是整個新疆之行游人最多的地方。中老年團隊的大媽們或是換上民族服飾,或是揚起彩色紗巾,相片拍的不亦樂乎。
并未沿湖走遠,也不知深處的景區因為修路是否開放,在一棵樹叫作“定海神針”的大小雙葉生古榆樹前駐留,乘車時導游講解了關于水怪腥風,王母拔下發簪化書鎮守瑤池的純傳說。觀湖靜忘片刻后,決定返程下山。山口還有一間當地女攝影師的影展室,可以集中概覽天池四季最美的影像。乘坐區間車出山,山外的天氣已經放晴,曬的不得了。原路驅車返回,下一站大巴扎。
駕車行駛在市區的馬路上,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那些高架橋了。有些高架立交格外的高,車子向上開的時候心理還有點發憷。沿著一段高架橋下行駛,逐漸看到前方過馬路穿行的行人中,異族同胞的面孔開始突增,那就證明行車路線沒錯,進入了二道橋商圈,大巴扎馬上就要到了。
巴扎是維吾爾語“集市”的意思。盛名在外的“新疆國際大巴扎”,號稱世界最大的大巴扎、“新疆之窗”,磚黃色的伊斯蘭風格的建筑給人足夠的視覺沖擊,彰顯著絲綢之路下烏魯木齊的商業繁華,充滿濃郁的民族特色。這里是新疆民族風情的縮影。整個區域是一組建筑群,包括廣場、商區、一座清真寺和高聳的觀光塔。
對于普通游客,到這里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商街里極具新疆特色的工藝精品店。完全不同于很多城市中那些大同小異的商業步行街,這里的幾乎每一件商品,都是真正的新疆特色:千百種英吉沙小刀、格式彩繪的民族樂器、精美手工木雕器具、上等的羊毛地毯、精致可愛的新疆小帽、品相優質的葡萄干和干果……琳瑯滿目的商品,每一件都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和民族的底蘊。為了買一個阿凡提玩偶帶回家,繞著商街走了好幾遍,只是遺憾沒找到小號的。買到的大號棗夾核桃品相味道俱佳,吃一個簡直能頂半頓飯。門口周圍有一些賣小吃的小商鋪,大西瓜、烤大馕,現用酸奶做的新疆“哈根達斯”。
國際大巴扎之所以選址二道橋,因為這里從清末起,就是南北疆少數民族及西亞、中亞地區的物物交換中心。來之前上網查閱,一直把“新疆國際大巴扎”和“二道橋大巴扎”傻傻分不清楚,不知到底是有兩個巴扎還是一個巴扎兩個名字。實際上,在新疆國際大巴扎一路之隔的對街,還有一個相比之下不那么華麗的“二道橋大巴扎”,同樣也是售賣差不多的商品,游人相對稀少一些,這個在2003年國際大巴扎建成之前,二道橋的商業核心。街外商鋪的墻面上有些斑駁的痕跡,突然想起了早年那場激烈的事件,不過再次轉回繁華的國際大巴扎,還是會感受到如今新疆和諧繁榮的主旋律。
此時肚子早已咕嚕亂叫,必須找一家地道當地館子喂飽自己。周五的晚高峰,稍微有些堵車,20分鐘左右后,我們來到了攻略里提及的老牌餐廳---小李子血站大盤雞。最早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有點別扭,“血站”是個什么奇怪的菜式?細看才知道叫“血站大盤雞”就是單純的因為他們家餐廳位于新疆當年“血站”(血液中心)旁邊。不如想象中門臉排場,店面位于一個小巷,招牌樸素,店面不大,食客不少。大盤雞濃郁香味,不負所望。喝了當地特有的巴達木飲料V18,味道有點像玻璃瓶裝的宏寶萊花生露。
雖然一大份大盤雞下肚已經飽到不行,但想到明天一早就要出發前往吐魯番,沒有機會再在烏魯木齊吃飯了,還是覺得帶著圓滾滾的肚皮緊接著來到第二家餐廳,納瓦新疆菜。
其實這是第二次來到納瓦,第一次是剛到新疆第一天中轉喀納斯的間歇,當時納瓦就給我留下了超級好印象。鱸魚鮮美多汁,一整條差不多被我一個人吃光光;打包帶走的玫瑰馕是后續再喀納斯白天出游的主要干糧;肥瘦相間、焦香四溢的烤肉串和考腰子;爽口味回甘的卡瓦斯有濃濃的味蜜回甘;酸奶配著蜂蜜,酸味醇厚。今天到達的時候正好趕上現場樂隊表演,不同于常聽到的新疆民歌,便流行的風格又不失民族特色,輕快婉轉的曲調,加上民族樂器的伴奏,氣氛好的不得了。
回到酒店又是半夜,新疆的時差讓我總有熬夜晚睡的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