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從9月份開始撰寫的文章簡單地聚攏一下,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大約130篇,20萬字。既激動又汗顏,又感動。
激動是因為我竟然除了教書之外,把一件業余的事情堅持了那么久,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每天更新一篇,有時候甚至2篇,3篇。
我是缺少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品質,常常是興致來了,投入精力不惜代價,興味索然時,決然轉身毫不吝惜。
當初學笛子,剛學會了幾支,現在連孔眼都不會按了,學跳舞,剛會邁步子就停止了,學寫作,和我一起學的都已經出書了。
三分鐘熱度讓一個人興趣廣泛,卻又沒有一項賴以安身立命的特長。
汗顏,是因為文字粗鄙,冗長,凌亂,雜蕪。教了20多年書,寫了好幾年文章,可是寫出來的文字還是那樣不堪入眼。
感動,是因為有那么多好朋友鼓勵,留言,點評,分享,轉載。他們以極大的寬容、真誠的情懷呵護著我的熱情。
為什么選擇微信公眾號寫作,做到日更一文?
1、
我是語文老師,閱讀和寫作是日常工作;如果沒有寫作實踐,作文指導起來肯定有種隔靴搔癢不得要領之感。起初,我拜一位作家為師,學習寫作,也是此目的。
2、
出于激勵學生目的。我相信人生需要勵志,雞湯猶如興奮劑,它會讓人充滿激情。我想以此告訴學生,一個40多歲的人還在努力,作為一個青少年學生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呢!
至少從目前來看,我所帶班級的學生還能夠算得上班風正,學會濃,每個同學在學習的表現上還算得上積極。
3、
學習是一件需要恒心,需要長期堅持,我這樣從不間斷即是自我約束,也是給學生做榜樣。課堂上,我把這種體會和學生分享,其實起到經常激勵的作用。
4、
有效使用片斷時間。教師工作特點,決定我們時間非常瑣碎。而之前基本上都是以閑扯,上網,玩手機的方式打發時間,那種表面的充滿實則是無聊。
5、
充實教學的需要,尤其是以寫為前提的閱讀,可以提升閱讀效率,過濾掉許多無效關注。課堂教學中補充許多新鮮有趣的材料,課堂不至于枯燥。
6、
排解孤獨的需要。無論群處時多么熱鬧,其實獨處時內心都很孤獨和恐慌,有一件事情,或者被稱為有效的事情做著,至少可以讓人內心變得豐盈強大,至少穿越時空,那些溫暖的文字可以撫慰內心孤獨。
日月如梭,歲月更替,人到中年,但是內心擾攘,許多事情無法釋懷,用文字梳理記錄心靈在歲月留下的痕跡,雖然輕淺,也是且行且珍惜吧。
1、
教書育人是職業,是養家糊口的飯碗,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做好人,教好書還是基本前提。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還是先要把這張皮做得更加堅韌一些。
2
水滴石穿是專注。一位朋友在后臺留言,如果能圍繞某個專題去寫,可以效果更好。言者有意,聽者有心,這其實一直是困擾著我的,不知從哪里下手,將繼續思考,繼續迷惘。
3、
回歸寧靜得閱讀。重讀一些曾經喜歡的心,閱讀是一件特別養心養神的事情,但是這件事情已經被忽略很久了。拿起莎士比亞劇作,突然整個人都變得美好起來,從明年開始,還是回歸紙質閱讀。
4、
寫作需要說人話。王蒙曾經感慨出口成章是可怕的,出口人話才人性。文章還是以親切自然為主。
5、
有許多想法只能放在心里想,不便于寫出,慢慢地走,慢慢地做,但愿2018年不負韶華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