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在激動和欣喜之余,您大概也有點茫然和焦慮吧!怎樣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的生活?那就必須對小學生活有一點了解,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
一、不同以往的學習生活
對孩子來說,從幼兒園升入小學讀書的跨度是非常大的,它與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相比,是極為關(guān)鍵的,也是無法比擬的。因為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生活和學校管理是不一樣的。
1、家長接送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可以由家長帶到班級里,家長可以看到孩子走到座位上,家長還可以與孩子或者老師說幾句話。在上幼兒園階段是不需要背書包的。而到了讀小學時,家長送孩子上學只能送到學校的門口,讓孩子背著書包自己進教室,是不允許送孩子進入學校的,小學更加要求孩子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
2、上課形式
在幼兒園上課的時候,課桌是拼在一起的,六個小朋友一個小組,孩子們是可以自由發(fā)言的,常常是一起學習一起游戲,孩子之間交流和接觸是很多的,而且對孩子的坐姿沒有嚴格的要求。而在小學的時候,孩子是兩人一桌,大家都面向黑板,面向老師,要發(fā)言必須要先舉手,大家在一起共同學習和交流。
幼兒園的學習是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孩子以玩為主,沒有考核,沒有計分。到了小學,小學活動是以授課為主,學的科目多而全面,逐步減少了學習活動中的游戲成分,注意了知識的整體性、科學性和全面性。在學習的時候,學生還要自己組織自己的活動,有大型的親子活動和大型的活動等等。
3、吃飯、午睡和上廁所幼兒園午餐的時候,保育老師把飯、湯盛的好好的,送給每一個幼兒,小朋友只需坐等著就可以吃到飯菜了,而到了小學一年級,孩子們需要自己動手去拿飯拿菜,做到不打翻飯菜,自己獨立的吃飯,吃完以后,要把碗筷送到指定的地方。
在幼兒園,孩子午餐后,要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活動十分鐘,然后集體睡個美美的午覺。而小學生則不睡午覺。家長要在暑假里逐步的減少孩子的午睡的時間,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在幼兒園老師常常提醒小朋友上廁所,小朋友就會順利地大便和小便。到了小學,孩子下課時都是自由自主地去上廁所,不需要老師的提醒。
二、 在學習方面的準備
一年級的孩子要學習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科目,家長要注重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9月份是孩子學習的準備期,也是孩子完全的心理的轉(zhuǎn)換期。家長和老師要通過帶領(lǐng)孩子參觀校園、介紹學校和實踐活動,讓孩子了解學校,并激發(fā)孩子對學校的自豪感。
家長除了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也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要培養(yǎng)孩子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小學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上課,都要以說為主。在家里家長要讓孩子學會傾聽,等別人說完話以后再說。要教育孩子認真安靜地聽老師的說話,做到認真傾聽,大膽表達,正確書寫。
孩子的發(fā)展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膽子小,在課堂上不敢說話。這樣孩子的家長一定要注意訓練孩子說話。要利用一切時間,如在放學的路上、周日的時間訓練孩子的說話的能力。
孩子放學以后,家長要把學習材料準備好,注意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專注力。專注度對小學生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對學習感興趣,那么專注度就會很強,小學一節(jié)課35分鐘,孩子至始至終,有專注度,成績就會優(yōu)秀。有的孩子,注意力只有五分鐘,有30分鐘的時間都浪費掉了,成績也好不到哪里去。
還有的孩子讀書的時候,會漏字加字,家長應該訓練孩子做到一字不減、一字不加。
一年級基本上是口頭的作業(yè),也有些手寫的作業(yè)。有點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寫的不好,就用橡皮擦,反復擦好幾次,這浪費了好多的時間。家長要訓練孩子要看好格子,想好要寫的字的位置,盡量不用橡皮,要慢慢寫。
現(xiàn)在學校提出“零起點”的教學,家長要知道:學校的“零起點”,不是孩子的“沒準備”。在上小學之前,家長們都喜歡為孩子挑幾個培訓班上上,比如說漢語拼音啊、數(shù)學呀、英語呀、還有幼小銜接呀等等。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挑選兩個上上。老師為班上的家長建有微信群、QQ群,孩子上課表現(xiàn)、發(fā)言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都有反饋。小學生如果能夠完成作業(yè)就可以了,不必到外邊去學的。
但孩子也是有差異性的,有的孩子有惰性,比如小學的牛津英語蠻難的,孩子在學英語的時候,孩子不會讀英語,家長不要在他面前說:“我也不會呀!”家長應該對孩子說:“我和你一起學,看誰先學會,我們一起比賽。”要讓孩子慢慢的培養(yǎng)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感覺到學習不是一件痛苦的折磨人的事情。
三、 學校的評價
現(xiàn)在,學校的評價不是百分制了,它有三個等級:優(yōu)秀、良好、合格和須努力。而語文又是分項的:基礎(chǔ)、閱讀、作文都有評價的。英語也是三個方面:口語、聽力、說話。數(shù)學是思維訓練和做題兩個方面。家長必須密切關(guān)注孩子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因為孩子到了三年級,是孩子學習的轉(zhuǎn)折點,這時候還可以繼續(xù)培養(yǎng)學習的習慣。但是,孩子到了五年級,這是孩子發(fā)育的叛逆期,如果孩子有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家長再想轉(zhuǎn)向扭轉(zhuǎn)也轉(zhuǎn)不過來了。所以家長平時要日常注意觀察,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四、做好孩子認知上的銜接
1、讓寶寶真心喜歡上學。
家長經(jīng)常帶孩子去看小學,看學校校園大門、操場、樹木,讓孩子產(chǎn)生喜歡的感覺:到這個學校來上學真開心。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太調(diào)皮了,馬上讀小學了,就要收骨頭了,小學老師狠吶,有很多的作業(yè)啊!”孩子聽了這話就對小學有畏懼之感,不愿上學,害怕上學了。
2、寶寶要獨自睡眠。據(jù)研究表明,一年級的孩子與父母分房睡覺是最好的時機。有的家長成功地在五周之內(nèi)讓孩子自己獨立睡眠:開始是父母先睡地板,寶寶睡床;兩周以后,父親先回到其它房間,媽媽睡地板,寶寶睡床;第三周,寶寶睡床,媽媽下半夜悄悄離開;第四周,寶寶睡床,媽媽上半夜悄悄離開。第五周,媽媽與寶寶成功分床睡眠。
3、在家里模擬課堂。
在家里,讓寶寶做小老師:上課了,“老師”請“爺爺同學”發(fā)言,請“奶奶同學”發(fā)言。“小學生”應該坐在凳子上,讓孩子感覺小學課堂應該有的認知。
4、同伴相處的銜接
父母要對孩子提出要求:在一周之內(nèi),孩子要告訴爸爸媽媽,你認識了哪些同學,說說他們的名字和特點。這是一個學習任務,促使孩子交到很多的朋友,不管這同學的家庭是富有的還是貧窮的,也不管這同學的父母是當官的還是為民的,都要與他們相處和諧。
班上有少數(shù)孩子,人際情感發(fā)展有障礙,感知發(fā)育落后,要么過度,要么不足。在班上表現(xiàn)為他會主動地推你一下,搡她一下,這樣地孩子是被大家排斥的。家長知道孩子的表現(xiàn)以后,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及時地請專業(yè)老師改善一下大腦皮層的發(fā)育。如果家長對此不予以關(guān)注,越到后來越是致命,后果不堪設(shè)想。
5、家長要管理好孩子的作業(yè)
孩子放學以后,有沒有家長的管理,差別很大。有的小學一年級孩子這時候會出現(xiàn)嚴重的問題,做作業(yè)要做到晚上10點半,其實是家庭作業(yè)管理出了問題。那么怎么管理孩子做作業(yè)?有的家長是“老虎”管“小白兔”, 比如跟孩子說:“幾點鐘啦,快點啊!”語氣中有厭惡的情緒,這孩子的學習效率就太差了。家長要試著做“小灰兔”,跟“小白兔”做游戲,家長這樣說:“我”小灰兔“陪”小白兔“了,今天你有幾塊草要吃呀?”孩子說:“五塊。”家長說:“好的,我們一起消滅它。”寶寶他就會興趣盎然的去寫作業(yè)了。
小學生因為小手指的力量很小,手眼發(fā)育還不協(xié)調(diào),做作業(yè)時常常要休息一下,這是正常的。還有的時候,寶寶不會作業(yè),他就會停下來的,家長說:“你怎么停下來了,動腦筋去想啊!”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幫助孩子,讓他學會做,而不要坐在旁邊玩手機或者看手機。
6、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基礎(chǔ)教育中所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教學硬件,也不是教師,實際上是父母親的焦慮。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父母整天講孩子的問題,看到越來越多的信息,自己又無專業(yè)知識的分辨,此時家長就會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不要以為小孩子不懂,俗話說:孩子看媽媽是用肚臍眼看的。媽媽焦慮的情緒會導致孩子的成績下降。媽媽與孩子說話的內(nèi)容都是學習方面的,媽媽無端的心里緊張,孩子一直在抵抗,學習成績就不會好;媽媽的的情緒好,孩子就會與你合作。
孩子剛剛讀一年級,人生的萬里長征剛剛起步,父母不要拉的很緊,否則就沒有彈性,就沒有動力了。媽媽要想孩子成績優(yōu)秀,一定要克服焦慮情緒,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