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亭

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月引清風,天浸銀沙。偶有沉香如漪,其源不知何在。只聞絲縷流散,沉于鼻間,身軟神舒,不覺已酣然入夢。

夢入一亭,懸于高山之崖,崖石蒼樸,延展如翼。兩側青木合抱,枝葉交錯,覆于亭上,如傘如蓋。向崖外一端,則景開視明?;蛏皆}連,攜云向遠;或平野低伏,淺青流翠。至于日光融融,長風細細,憑欄遠望,則舒襟解懷,坦蕩其情。

觀其亭,青瓦紅梁,檐角展若飛鳥,檐下紋飾精美,亭橫一匾,書“四季亭”,兩柱之上亦各有文字,細看去,卻有薄霧遮斷,不見其真。

此時亭中一女子坐于石桌之前,黑發白裙,臉罩輕紗。招呼前去,對坐相視。其眸若黑星,素顏蘊輝,眼中光澤,似水無形,盈盈若若。

女子開口曰:“既有緣來此,當以茶水待客??稍钙肺宜厥种?,而后觀此間奇妙?”乃作揖稱謝。

于是取四只空杯置于盤中,依次放茶。事畢,曰“此間四杯茶公子皆可飲用,可細細品嘗,四杯飲盡為佳,再多則無矣!”頷首輕禮,取茶飲之。

第一杯入唇,只覺淡淡清香而無奇者。少時,腹生薄寒,周遭之景隨之變化。夜綴星辰,百物消聲,風起凝香,墨濕遠山。一滴新露成于葉間,映月清輝,風動其身,忽明忽暗。

腹中涼意漸減,暖意生于丹田,伏于百骸,潛流脈間。此時霞飛東天,露散煙消,薄霧漸開,只見花吐心蕊,葉著新色,春山氤氳。

“公子此前可是不曾看清柱上文字,此時再去瞧瞧如何?”聞言驚奇,忙起身向外,以驗其實。只見字上薄霧徐徐散開,露出一聯:花現春山近,曉寒葉露清。

“公子可飲第二杯茶?!甭犙詮托眩〔栾嬛?。此茶入口溫醇,不似前清。甫一入腹,暖意頓生,心間忽感微喜,氣和神清。此刻仿佛身臥木舟,泛游山水,只見明河日暖,綠水逐波,新荷婷婷,隨風裊娜。

時至日頭灼烈,長天流火,汗生如雨;忽又云隱辰星,千山黯淡,狂風呼雷引電,天雨大作,小舟飄零東西。少時復轉清明,而后金烏伏山,星河橫天,萬物音起,聲傳平野。

一回神,動靜之間,仍是矗立原處。忙外觀紅柱,此時聯文已變:長夏飛流火,時雨動千山。

心下震動不已,不待來言,取第三杯飲下。

此杯不似前味,清而生凜,溫而后寒,淡而轉濃,變化萬千。時覺“此方小天地,桂花香滿枝”,時覺”青顏覆清霜,舉目衰色濃“,又覺“生息此輪盡,身死心更生”。悲樂愁喜,百感藏心,浮沉歷歷,無盡滋味。

再看柱文:秋心生百感,萬字一言愁。

情散復收,此時盤中僅余一杯,取而飲下。此杯味道最獨,心凝寒霜,穿皮入骨。此時四周已風雪飄飄,凍云不行,唯見天地清白,寒梅藏雪。

幾輪更變,復回原處,又是清雅小亭,柱文則是:雪臨天地寂,厚身藏萬機。

感其妙景,驚為造化神鬼?;乜赐らg,女子仍是坐姿,眼間含笑靜待。行回復坐,嘆曰:“茶生四季,一季一景,一情一味,仙子此茶,可謂妙絕,何以有此奇效?”

女子笑答曰:“茶本無奇,天地生四季,人歷四季之景,經四季之事,生發衰敗,周而復始,此情此心,早已豐足,此茶不過引子,喚起心間所歷所感,凝結心內虛像罷了!”

吾長嘆:“人生百年,百輪春秋,心隨時變,情以景動,每歷新輪,物是人非,往往愁腸百結,樂少而苦甚者也!”

仙子答曰:“變者恒常,天地萬物,雖變而復始,盛衰有時,長消有序,此為變中不變,人亦如此,又何須為變者生哀、為正歷者生懼?境分四季,心當自然,如此而已?!?/p>

聞言感懷,長揖而謝。抬頭則霧影重重,景致變幻,睜眼時晨光熹微、東方盡白矣!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