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沒有人似乎明確地追求平庸與猥瑣,但大多數人不能超越平庸與猥瑣。
平庸與猥瑣是一種境地,是一種不小心發現自己已經在其中,但要出來卻比走進來成本高很多的境地。很少有少年就注定了是平庸與猥瑣的,至少大家包括自己都不愿意承認,但在一定程度上平庸與猥瑣是在少年時候就被塑造了的,所謂“三歲看老”的說法。
平庸與猥瑣的來源往往與以下六種選擇有關:
一、限制見識
不知道世界上有這樣的事情,只知道眼皮底下的事情,或者對于更多的其他事情根本不去關心,久而久之形成了人家告訴才知道的情形,但一旦信息源被其他人掌控,意味著獨立判斷能力就衰退;
二、不做決定
機會很多選擇很多,問題在于我們需要做自己的決定,自己的決定又在于形成自己的判斷與說出自己的判斷,這樣兩件事情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決斷力,決斷力實際上是一種技能,是可以鍛煉與嘗試出來的,但如果有人總是替代決策,那么決斷力就必然衰退;
三、決定了也不去嘗試
這樣計劃力與執行力就會衰退,總是為需要行動尋找閃避的借口,久而久之就會習慣言而無行與言而無信
四、總是嘗試已經做過與沒有風險的事情
點菜點舊菜,就業選安穩,交往選熟人,辦事靠關系,這就讓自己很難有拓展局面的能力了
五、出了問題不敢承擔責任
總是找客觀因素與原因,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癥結,如果要自己承擔責任就選擇逃避;其六尋找及時的輕松與樂趣,沒有對于必要的成本與代價的承受力
因此只能獲得有限的短期收益,無法獲得長期的風險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