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回家的時候坐動車,一路上看著窗外的風景快速閃過?;疖嚱涍^一片片農田,幾乎每片農田的中央都有一座墳墓,幾乎每個墳墓旁都長著一棵樹。有柳樹,有松樹,有榕樹。有些繁茂,龐大的樹冠像燙了的爆炸頭。有些凋敝,像脫發的中年男人。 有些樹粗壯,這是老墳;有些樹還是小樹苗,這是新墳。
目之所及,思緒開始繁雜地蔓延。想到自己死后想在墳邊種什么樹,法國梧桐應該很浪漫。又想到在北京這些大城市,寸土寸金,人死后甚至不能土葬,而要火葬。又想為什么不一樣的人連死后安葬的方式都不同。
死亡,這是一個被人忌諱的話題,但是卻是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以前我很少思考死亡的話題,最近卻變得很害怕死亡,感覺生命并不由自己掌管。乘坐各種交通工具時,把生命交給了司機。走在馬路上,又有可能被某輛失控的車撞過來。還有各種自然災難,地震、臺風、洪澇、泥石流等等。這樣一想,心中更是戚戚然。既然說不定什么時候死神就要來臨,我們終日追逐物質做什么呢?如果我知道明天我將要死去,今天我絕不會再花費精力思考我該如何掙錢,如何獲得物質的豐裕,我會和家人待在一起,我會盡可能地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為什么在有生之年不做一些知道將死之時想做的事呢?知道將死,熱愛作畫的作家可能還會平靜地作畫;熱愛寫作的作家可能還在平靜地寫作。那么為了生存的上班族呢?知道將死之時,還會兢兢業業地去工作嗎?能做自己熱愛之事的人真的好幸運。可悲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熱愛什么,很多人從未做自己熱愛的事,很多人放棄了熱愛之事。
國慶7天住在家中,沒有安排緊密的待辦事項,整日庸庸碌碌,卻感覺非常平靜,沒有焦慮感,沒有發朋友圈的念頭。反而一坐上離家的火車,就想要發條朋友圈,引起別人的注意。當注意到這一點后,我開始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得到的答案是:和家人在一起時,我是最愜意、最平靜的,沒有引起別人關注的必要。最近在看一本書《當鞋合腳時》,作者奧修說簡單是好的,做平凡的人,不要試圖在世俗世界成功,而要注重內心世界??墒窃诂F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又有多少人會轉變終日為錢財忙碌的觀念呢?
這次回家,我媽說我的工作一年沒有幾次假期,不能經?;丶遥蝗绠斃蠋?,假期多還輕松。以前的我一定不會愿意過這種輕松的生活,可現在我反而很向往這種平淡簡單的生活,心情也平靜。心情平靜是最重要的事。國慶節回家的前一天,我想到自己現在的經濟能力還是這么薄弱,無力給父母好的生活條件而崩潰大哭。當時真的感覺自己內心要垮掉了,感覺能力有限,人生無望。后來慢慢平靜下來,思考自己為什么非要逼著自己掙大錢,以至于心理承受不住,幾近崩潰呢?我的父母并不要求我能掙大錢,只希望我能經常回家,心中喜樂。我一心想要為他們掙錢,他們卻并不需要。
我知道現在太多的人想要掙大錢,追求物質,不肯平平凡凡過一生。以前我也這樣,但是現在我卻無比看重平凡的生活和平靜的心境。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怕不能掙大錢,但是內心平靜喜悅,不是天大的幸事嗎?
我記得有這么一個故事。
有個美國人去墨西哥度假,在酒吧和當地的漁民聊天。美國人問當地的漁民每天的生活如何,漁民說每天早上劃船去海上釣幾條魚,中午前去市場賣掉換來7、8美元現金,然后回家和妻子孩子吃午飯,拿出一部分錢給妻子作為家用和孩子的讀書費用,一部分錢用來在酒吧喝酒,每天如此,感覺自由舒適。美國人很驚訝,問漁民為什么不努力多賺些錢過更好的生活。漁民不解,問該如何做。美國人建議漁民:每天多釣一些魚,賣更多的錢,用賺來的錢買一條大一點的漁船,去更遠的海域捕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再買更大的船去深海捕魚。等錢更多了,就建工廠加工魚罐頭,賣到美國,掙更多的錢,然后把工廠發展成跨國公司,然后上市。等自己老了,賣掉上市的公司,和家人孩子幸福地生活,每天就可以來酒吧喝酒,無聊時去海邊釣魚了。墨西哥人聽完不解,說我現在過得不就是你說的最終悠閑的生活嗎,為什么要繞一大圈老了以后才享受這種生活呢?
幸福與否,更多的取決于心境,而非物質。有人說不為自己奮斗,也要為父母和孩子奮斗啊。但是,就像奧修在《當鞋合腳時》中說的: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不要對他人有所期待。痛苦是來源于自己,不可能源于他人。如果有人對你懷有期待,但你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因此而痛苦,那是他們的事,不是你的事。你只管自己活得平靜喜悅就好。這貌似是自私,其實是大悟。就像釋迦牟尼生為王子,卻有出家的念頭,他的父親察覺后想方設法想阻止他,企圖用生活的享受羈絆他,但最終釋迦牟尼還是在深夜偷偷出城,進入森林換去王子的衣服,剃去須發,成為修道者。
在這個人們為了追求物質幾近瘋狂的時代,我們應該問問自己:為什么我一定要功成名就,不肯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