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你一起,終身迭代~
上周學習了5條基本的消費者心理,包括心里賬戶、比例偏見、沉沒成本、損失規避和價格錨點。一切商業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巧妙的利用消費者普遍的非理性心理,能解決企業及其產品的一些問題和困境。當然,概念一直都存在,只有成為自己的知識才有價值。
本周我將學習商業世界的五大基礎邏輯,包括流量、倍率、價量、風險和規則之縫。
01 流量:比電商更先進的零售方式是什么?
「概念」
流量:我們每獲得一個客戶,要為此付出的基本價格。流量成本=銷售成本÷潛在顧客數
「運用」
如何獲得低成本的流量?在這個與用戶交互方式日新月異的時代,流量來源再也不是開一家店而已,也絕不是把線下的店搬到網上那么容易,你有很多方式:比如說社群,比如說自媒體電商,比如說通過直播來銷售,比如說通過口碑獲得更多新客戶,比如說通過和老客戶的互動產生重復購買,比如說到3456線城市租金低的地方去開店。
用流量的邏輯來統一所有的零售方式,并且懂得計算每一種流量來源的流量成本,將是所有企業的基本功。
「總結」
所謂的最好的零售商業模式并不是電商,而是流量成本最低的方式。用一個經濟日報的數據說話,16年時某電商平臺上600萬賣家,其中不虧錢的占到5%,賺錢的不足2%。電商從業者只在剛開始流量成本極低的情況下,才能做大做強,如今流量紅利消失,除非你花大價錢購買競價排名,這樣使得線上線下的流量流量成本幾乎接近,也無利可圖了。所以近年來,微商、社群營銷、內容電商等概念或者風口才會如此火爆,這些模式不斷的嘗試在降低流量成本。
所以,為了降低我們的流量成本,一方面要不斷學習,另一方面也要多維度進行布局。
? ? ? ? ? ? ? ? ? ? ? ? ? 2019年3月4日
? ? ? ? ? ? ? ? ? ? ? 距離大學畢業還有124天
02 倍率:哪有一分錢一分貨
「概念」
定倍率是商品的零售價格除以成本價的那個倍數。100塊的成本,賣500塊,定倍率就是5倍。一般鞋服行業5~10倍,化妝品行業20~50倍。
「案例」
傳統的出版行業和當當網與網上小說平臺“起點中文網”
傳統出版行業,作者只能拿到書售價的百分之十,也就是10倍定倍率,起點中文網砍掉了出版環節,直接由作者連載,讀者線上付費閱讀。用效率之刀砍向定倍率~
「總結反思」
只要一個行業經過多年的磨合最終形成的一個相對穩定的定倍率,那它一定有它的合理之處。可以通過定倍率觀察每個不同行業的結構和定倍率,那應該怎樣制定產品的定倍率呢?
未來的零售肯定是線上線下同價,這是大趨勢。如果你手上有創新這把武器,也就是說別人無法作出你的產品,那么你就可以大膽提高定倍率,如果你手上的武器是效率,一刀刀砍下現在科技條件下的低效環節,大大提高定倍率~
? ? ? ? ? ? ? ? ? ? ? ? ? ? ? 2019年3月5日
? ? ? ? ? ? ? ? ? ? ? 距離大學畢業還有123天
03價量:該把東西賣的更貴,還是賣的更多?
「概念」
一個公司存在,是以有利潤為前提的,只要銷量乘毛利率大于經營成本,那這家公司就是掙錢的,怎么做呢?
1、盡量提高每件商品的毛利率
2、提高銷量
通俗的來講就是賣的更貴和賣的更多。
那么是該賣的更貴呢?還是賣的更多呢?如何判斷:
第一、要根據產品性質進行判斷。
比如,以情感為主,或者以不可替代的技術為主的產品,可以將手上有限的砝碼放到提高價格這一端。
第二,如果以銷量作為商業模式時,一定要確認這個市場,是不是有足夠的容量和使用頻次兩者缺一不可。
第三、當你選擇毛利作為商品模式時,你要確認,支撐這個價格的品牌溢價,是否已經被消費者所接受。
? ? ? ? ? ? ? ? ? ? ? ? ? ? ? 2019年3月6日
? ? ? ? ? ? ? ? ? ? ? ? ? ? 距離畢業還有122天
04風險:風險可以買賣,但你要有一雙風險之眼
「概念」
庫存博差價是一種風險,我們買賣某品牌的商品,其實只是生意的表象,用庫存去博差價的商業模式實際上是在買賣和經營商業世界里的特殊商品,這個商品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就像空氣一樣,又摸不著,其實就是在經營和買賣風險,
「案例」
代理或者叫總代,做的生意其實就是告訴品牌商,把你的庫存風險賣給我,就算賣不出去,這個錢我照樣給你,風險我來承擔,但是作為交換,請你給我更大的差價空間,這種用庫存博差價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就是在買賣庫存風險。
「總結」
風險也是可以買賣的,如果想要創業做買賣風險的生意,前提是你必須有一雙風險之眼,能看透別人看不透的風險,并有一套獨特的風險管控機制來解決這個風險。比如庫存全周期管理,銷量低到什么程度,啟動大規模的促銷對沖風險,再低到什么程度和合作伙伴交叉銷售,再低到什么程度把它作為禮品搭送給其他商品。
商業世界里面,有太多的風險,買賣風險,就成了促進整個商業世界良性運轉的一個重要的底層邏輯。
2019.3.7
距離畢業還有121天
05規則之縫:黃牛,商業世界的黑客
「概念」
規則之縫(黃牛經濟):黃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商業現象,他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無論我們怎么去精心設計,一切商業規則的背后,都是可能有其漏洞或者是縫隙的。黃牛或者說套利者,就是靠此縫隙獲利的那個人群。大家千萬不要覺得黃牛就是倒買倒賣而已,他甚至是一切復雜規則的探傷器,商業世界的黑客。
「案例」
假設有3個外匯交易市場,美元兌日元,日元兌英鎊,英鎊兌美元,匯率始終是在快速波動的,這就有可能通過快速自動化的操作,來賺取中間的差價,可能100美元只有幾分錢的利潤,但規模很大的時候,收益也可能巨大無比。當然,我們談的是一個理論上的可能性,因為這種套利可能性的存在,反而導致3個外匯交易市場之間的價格,始終是均衡的。
「總結」
凡是有力的地方,就有反作用力,凡有正向的商業價值,就有反向的套利,我們只有理解了規則之縫的存在和套利者的生存邏輯,才能更好的去理解這個復雜的商業世界。
2019年3月8日
距離大學畢業還有120天
『一周小結』
1、本周學習思維導圖如下
2、本周學習了商業世界的五大基礎邏輯,包括流量、倍率、價量、規則之縫和風險。
以流量的思維就看零售,最好的商業模式是流量成本最低的方式,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尋找流量成本最低的方式,包括內容電商等。
而倍率所講的是商業世界的定倍規律,一個行業積累多年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定倍率自有其合理的理由。通過定倍率我們可以窺探行業的結構。當你在做定倍率時要考慮自己手上是否有有效的武器,包括創新和效率。
說到底公司以盈利為目的,只要其毛利率乘以銷量大于經營成本就是盈利的,而一個產品究竟如何要毛利還是要銷量呢?要看你的產品類型,如果你的產品市場大,消費頻次高就可以搏銷量。當你以毛利為商業模式時要考慮品牌溢價是否被消費者和市場所接受。
很多零售或者代理買賣的都不是商品,而是風險,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風險管控機制,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同時還要理解規則之縫的存在和生存邏輯,只有這樣才能理解這個復雜的商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