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自己不太看得到的地方,往往從鏡子里面,有的都會看得很真切,實在,比如我們臉上的一顆斑點,比如我們凌亂的頭發,比如我們變幻莫測的表情!
? ? ?前幾天看了一部《驢得水》的電影,頗有感觸,讓我看出人性在利益與權力的趨勢下,就像一塊擦地板的抹布,轉眼就可以變得很骯臟。電影《驢得水》主要講了在上世紀中期,四個懷揣教育夢想的鄉村教師,從攜手進退的摯友變成殘害同伴兇手的這樣一個過程,電影里每個曾經特立獨行的人,影片中最終也都拋棄了曾經的自己。電影里,在那所偏遠的鄉村小學里,他們原本和諧平靜的生活被教育部的突然檢查打破,在面對孫校長將一頭用來拉水的驢虛報成了一名叫呂得水的老師,用虛假身份來領取工資這件事情上,他們選擇將謊言隱瞞下去,他們拉來一位銅匠頂替驢得水湊數,編造各種借口,沒想到為了圓一個謊,他們不得不圓更多的謊,以至于最后局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在這里,不得不提到影片中出現的一個重要角色─孫校長,作為一個學校的領導人,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失去了自己曾經的教育夢想,丟失了教育的本真,在錯誤的道路上他越滑越遠!影片中,他默認了張一曼為了學校四個教師以后每月能多得點工資用身體與銅匠交易這一行為,他默認了裴魁山指著張一曼的鼻子賤人婊子的謾罵,他默認了教育部特派員的手下對張一曼的侮辱與差一點的強奸,他親手剪去了張一曼漂亮的卷發,他用下跪的方式逼女兒說謊,一句辦大事者不拘小節,縱容了別人,也把自己迂腐麻木的本性暴露無遺!作為教育部特派員,在知道謊言以后,不但沒有揭穿與制止,反而強迫所有的人把謊言繼續編造下去,為的是把外國資助者羅斯對山區學校的資助款騙到自己的手中,中飽私囊!他們不斷的失去原則,不斷的在妥協,就連曾一度反抗的孫校長女兒孫佳佳在面對父親用下跪的方式逼迫自己說謊后,最終也妥協了。是什么讓這里的一切,徹底的改變得面目全非呢?
? 在整部影片中,唯一一個堅持到底的人是銅匠的老婆,劇中的她又臟又丑又兇,為了捍衛自己的婚姻敢于找出真相,可她才是最始終如一的人,才是從未傷害過別人的人,面對銅匠的背叛,她依然選擇維護他;面對婚禮上的槍口,她沒有像周鐵男一樣跪地求饒,而是選擇勇敢的去奪槍。她是整部劇中唯一一個不懼怕武力的人,她破壞了婚禮,最終揭示了這場鬧劇,可是那又怎樣呢?
? ? 影片的最后,幾個教師只是受了點處罰,教育部依然存在,學校依然存在,孫校長還是孫校長!只是文中最可憐可悲的一個角色─張一曼,最終選擇了自殺,孫佳去了延安,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離開了那個環境。之前發生的一切就像是一個笑話,在那個偏遠落后的鄉村小學,紅旗依然飄蕩在空中!
? ? ? 的確,每個時代,都不乏把人作為為利益與權力的犧牲品,呵呵,現實中,哪里又會有延安呢。
? ?《驢得水》不得不說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鏡子,他把人性的貪婪與自私,懦弱與虛偽都攤出來讓世人去看,是那個年代的中國落后愚昧的社會環境侵蝕了這幾個所謂的知識分子,還是在那樣的環境下所有的思想都可以搖擺不定,或是隨波逐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