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3? 胡燕兒
這是石頭湯的書封的圖片,以湯是主角仰視的鏡頭圖片,3張和尚臉和3顆石頭,小女孩的臉和小和尚的臉是好奇表情,中年和尚是樸實臉的表情,正用大手往湯里放石頭,而老和尚一臉智慧的笑容。這是書封上我們看到的畫面。
如果問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怎么樣?孩子們會怎么回答呢?
蝴蝶頁里是中國風(fēng)的水墨畫,延綿不斷的長城無限的延展,我們看不到頭,隱約的山峰錯落排序著。唯有近處4棵杉樹,排列式的樹枝和樹葉整齊有力,杉樹象征著頑強(qiáng)生命力,意味著永恒,堅毅,智慧的品格。它根植大地,頭向蒼天,成為人間天堂之間的連接,還象征著生命的綿延不斷。故事是要給我們宣導(dǎo)神仙的故事嗎?
圣誕樹用的就是杉樹,四季常青。小朋友有沒有見過除圣誕樹以外的真杉樹?(先做個調(diào)查,后期可以延展開了上一堂杉樹的常識課)
這個畫面直接給到孩子們石頭湯的畫面,但是石頭湯的味道怎么樣?苦的-甜的-酸的-辣的-還是胡椒味的?石頭湯的顏色是什么呢?引發(fā)孩子無限猜想去……
3個和尚阿福阿祿阿壽走在一條山路上聊著天。(整個畫面凸顯了盤龍似得長城矗立在山頂上,拉大了空間和高度,映襯著和尚們的心胸和慈悲之心,他們是播撒善心的智者。
文字說:“什么使人幸福”年輕的阿福和尚問年長智慧的阿壽和尚,他說:“我們?nèi)フ艺摇薄K麄冏呗返年犖槭前鄣?,年長領(lǐng)頭,阿福中間執(zhí)行者,阿福最小像是孩子的年齡,快樂的跟在最后。
這張畫面是故事里出現(xiàn)第一張俯視角度畫面。和尚們聽到一陣鐘山,把目光引向山下。作者采用了普藍(lán)色渲染開來,暈開至深紫漸變到淡紫色,表達(dá)了村莊的異樣色彩。村莊曾經(jīng)飽受苦難,饑荒,洪水和戰(zhàn)爭,讓村民們身心疲憊,不信任陌生人,甚至還會懷疑自己的鄰居。
村民們辛勤勞作,但從來只顧自己,相互間不往來,不理人,冷漠。村里有一個農(nóng)民,茶商,秀才,女裁縫,郎中,木匠,還有其它很多人。
請小朋友們仔細(xì)觀察這些人,分清誰是農(nóng)名,茶商,秀才,女裁縫,郎中和木匠。他們臉上的表情你喜歡嗎?可以模仿一下像不像?(引導(dǎo)孩子模仿出冷漠防備的表情來。)
畫面里的角色很像看到的舞臺劇,帶有諷刺-戒備-冷漠-小里小氣的異常臉。看看木匠的柜子,食材都裝不下了,他還在使勁的收藏。也給后面“不愛分享”“不愿收留和尚和布施做了伏筆。
當(dāng)和尚來到山腳下時,村民們早已躲進(jìn)家里,當(dāng)和尚們來到村莊時,他們緊緊關(guān)上門窗。當(dāng)和尚們?nèi)デ瞄T時,沒有人回答,還熄滅了燈,每家每戶都這樣。
和尚們說:“這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阿壽和尚說:“我們讓他們看看怎么煮石頭湯”。他的臉龐像月亮一樣皎潔。
阿祿撿樹枝,阿福用小鐵鍋盛滿井水,阿壽生上火,他們開始煮上水……這時,一個(穿著和皇帝衣服一樣黃的顏色衣服)小女孩上來詢問:“你們干什么?”阿祿說:“我們在撿柴火。”阿福說:“我們在生火。”阿壽說:“我們在煮石頭湯,我們需要3塊又圓又滑的石頭。”
小女孩幫助和尚們在院子里找到3個正好合適的石頭,然后放進(jìn)水里煮。阿壽又說:“這鍋太小,恐怕煮不出更多湯來。”小女孩說:“我媽媽有口更大的鍋。”
小朋友3個和尚說的話你們聽到了,會幫助他嗎?(會)(不會)
他們要你幫助什么?聽清楚了嗎?阿壽和尚怎么說的?(引導(dǎo)尋求幫助時要直接表達(dá))
這里是故事第二張俯視圖,整個場景里看到和尚們的忙碌,以及黃色衣服的小女孩帶著貓在一旁偷偷觀察。
穿黃色衣服的小女孩跑回家拿媽媽的大鍋時,媽媽問她“干什么?”小女孩說:“和尚們要煮石頭湯,需要大鍋。”聽到的鄰居們都冷漠的看著。
當(dāng)和尚們撥了撥柴火,炊煙裊裊時,左鄰右居紛紛探出頭來,那口大鍋就支在村里正當(dāng)中,村民一個一個好奇想看看怎么煮石頭湯,紛紛走出家門。
阿福說:“煮傳統(tǒng)風(fēng)味的石頭湯,加點兒鹽和胡椒粉,味道會更香。”
阿祿說:“可是,我們沒帶……”秀才說:“我家有鹽和胡椒粉”一轉(zhuǎn)眼就不見了,回來時手上拿著鹽和胡椒粉,還有一點別的調(diào)料。
阿壽說:“上次我們煮這么大,這種顏色的石頭時,還放了一些胡蘿卜,那湯可真甜。”“胡蘿卜”我家有,一個婦女說:“不過就幾個。”轉(zhuǎn)身就走了,等她回來時捧著許多胡蘿卜回來了。
就這樣,村民們一個比一個拿出來更多食材,每個人都敞開胸懷付出很多,湯里的料越來越豐富,湯聞起來也越來越香。
“要是皇帝在這兒,他會建議我們再放些餃子!”一個村民說。
另一個說:“還有豆腐,云耳,山藥,芋頭,冬瓜什么的”這時村民紛紛回答:“我家有,我家有……”各自回家拿食材,一會兒就滿載而歸。村民們突然變得慷慨好施。
就這樣,湯終于熬好了,村民們聚在一起,拿來米飯饅頭,桂圓和甜餅,端來香茶,點亮燈籠。坐在一起吃起長桌宴。沒人記得,他們以前是否有過這樣歡樂的長桌宴。
宴會結(jié)束后,他們說故事,有唱歌,一直鬧到深夜,然后,他們敞開家門,掙著邀請和尚們到自己家住舒適的房間。
在春天的早晨,和風(fēng)送暖,楊柳依依,村民們聚到河邊給和尚們送行。和尚說:“謝謝你們的慷慨款待。”村民們說:“你們帶來的禮物,我們永遠(yuǎn)也享用不盡。你們讓我們明白,分享使人更加富足。”
和尚說:“幸福就像煮石頭湯一樣簡單。”
故事的最后,一只貓蹲在墻沿上俯視著村莊,小女孩不在,村民們不在,交代大家安靜下來故事結(jié)束了。
用小女孩的角度看故事。
這是封面和封底,大面積的黃色,一般只有皇家的物品才能使用的顏色,很少用在民上,但是,故事里這位穿著黃顏色衣服的小女孩,有著特殊的使命——她是溝通這個故事的橋梁
第一次出場的小女孩是在和尚們到來挨家挨戶敲門時。她站在二樓的窗口,向下看著和尚們。
第二次的出場是躲在墻角跟偷偷的看看著。
第3次出場就上前詢問和尚們在干什么?并且開始幫助他們找到3塊合適的石頭。
第4次出場,就是回家拿鍋,順便宣傳一下和尚們要煮石頭湯。這場是整個故事的橋梁。把村民和和尚們開始連接。
小女孩幫著婦女拿胡蘿卜。
小女孩幫著村民拿食材,有使命似得幫著忙來忙去。
宴會的時候,她選擇的位置也是轉(zhuǎn)折的地方。
宴會結(jié)束開始唱歌跳舞,看表演時,小女孩出現(xiàn)了多重影子。除了燈光的原因,我想作者也是通過這個小女孩表達(dá)了好幾重的意思。大家都在幕前看著皮影戲,而她的位置卻在后臺。
村民們站在河邊橋頭位置送別和尚,和尚們回頭時站在橋的3分之一上,而小女孩是站在村民與和尚的中間,串聯(lián)起整個畫面。
而最后版權(quán)頁這里,小女孩的燈光像似從頭部照下來的,但是她沒有影子。要么影子很多,要么沒有影子,這像是神仙下界幫助村民歷劫的?黃色是皇家的權(quán)利象征,她是否有著幫助村民的使命?小女孩找來的三塊石頭壘起來,就是對佛的一種敬仰和祈福,經(jīng)過藏區(qū)的都能看到藏民會用這種方式來祈福。故事也表達(dá)了禪宗的含義。
而長桌宴在云南,海南,廣西,這些少數(shù)明族里有,用來慶祝孩子滿歲,老人壽辰以及族宴等。皮影戲,紅燈籠,琵琶,二胡,長城,房子,青花瓷碗,以及和尚們的名字-福祿壽-等等,整個特有中國風(fēng)。
作者的后續(xù)里面我們也看到了說,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石頭湯故事。那么我們還有那些類似的故事繪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