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又在讀《曾國藩全集》,頗多感觸,曾公言:“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可能是天性愚笨,在成長過程中因而有過不少挫折、不堪,雖然現在看來已不算什么,但總歸是有些忿忿,可能是出于自我安慰,很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喜愛至極,而曾公也成了我時常仿效的先賢。
時至今日,我慶幸于自己的愚笨,也極受益于自己的愚笨,錢穆先生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另一位近代大師胡適也說:“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
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為了發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發展萌芽的社會的信息與商業文明是極其不對稱的,這意味著經濟學最基礎的社會“供給”和“需求”有巨大的錯位,這就造成了一批膽大、敢干的人從中謀利。因為發展的社會當然有很多不完善、甚至規則空白的地方,每個行業的先行者就是規則制定者,可以說是游走于法律邊緣的潛規則,我們看到有相當一部分人可以通過“捷徑”獲得灰色收入。就連我自己,最初不也是販賣盜版光盤起家的么。
之前飛速發展的社會真的在于“唯快不破”,所謂“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就是讓一部分敢于嘗試的人成了暴發戶,也成全了一批善于投機取巧的機會主義者,在無限接近于叢林法則的時代,在野花盛開、野蠻生長的時代,沒什么價值、美德、契約、商業精神,都是在趁著國家發展大勢在占地盤,正式因為這種最接近原始本能的干勁,讓中國在短短35年完成了發達國家350年的積累,積壓的問題當然也到了威脅政權穩定的邊緣,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事實上,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把信息盡可能多的公開化,賺取差價越來越難,而中間商越來越趨向于專業化、服務至上化,那種信息差價的利潤是越來越難了。而法律、法規也越來越完善,商業社會越來越清明,科技發展倒逼每個人都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信用。
然而我們看到,三十多年的野蠻發展,讓廣大國民都想找捷徑、都在尋求一夜暴富,而不愿意腳踏實地,最危險的是整個社會都在彌漫著一種浮躁逐利的風氣。很多人都在或感慨或抱怨的說中國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宏觀經濟和各行各業的紅利期都已經到了一個瓶頸,真的是這樣嗎?中國最好的時代在剛剛開始!正是中國趨勢紅利越來越少,社會越來越完善,投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所以過去很多善于投機、靠投機積累財富的人都開始迷茫了,很多信息不對稱的傳統生意也做不下去了,時代發展正在將只知道投機、不愿意下笨功夫踏實做事的人逼上絕路!大浪淘沙,只有堅守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熱愛這個行業的人,都是愿意“結硬寨、打呆仗”的人,而他們才是中國未來經濟的脊梁。
現在的中國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在這個大爭之世,做企業、創業或是個人發展最重要的任務不再是發現市場和機會,而是必須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如何圍繞核心競爭力來打造自己的品牌,不可替代性才是恒久的競爭優勢。
之前的文章也不止一次的談到,2017年可以說是時代臨界點,不要再指望有投機暴富的機會,只有找準國家下一個發展點,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堅守自己的初心,才能在大爭之世逆流而上!伴隨著科技發展不確定性越來越強,只有朝生暮死、每日清零的心態才能適者生存,過去的經驗正逐漸喪失價值。對于年輕人來說,不要縮手縮腳,放開懷抱大膽前行,因為規則會重寫,未來的世界注定是年輕人的。
對于那些習慣投機倒把的人,這是最壞的時代;而對于擁抱新時代的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價值觀、商業精神、踏實前行有了前所未有的意義,創新者會如魚得水。
我堅信這是最好的時代,做好自己,用價值說話,踏踏實實創造價值就能得到回報,不需要鉆營灰色地帶,坦蕩做人、笨笨的前行,就已經足夠。